游客
题文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思想的萌发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海关管理权的丧失对中国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A.中国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  B.便利列强通过海关控制中国外交
C.有利于西方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D.民族工业失去了关税保护

如图是签订《南京条约》后的情景图,这一事件及此后可能出现的历史情景是

A.中国政府派出专员与英国商定进出口货物的税率
B.中国皇帝认为《南京条约》影响很坏而一直不批准它
C.消息传到英国,英国商人为中国全境通商举杯祝贺
D.清朝官员普遍为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而庆幸

《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一书指出:宰辅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辅佐大臣,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这三个阶段依次是

A.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 B.三公制、六部制、内阁制
C.三公制、三省制、六部制 D.三公制、三省制、军机制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A.“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干.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B.“别子为机,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
C.“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皆委百司商最,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D.“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政府的主要形式不是君主制 B.内阁掌握着行政大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