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曾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她所说的内部条件中,最重要的是 ( )
A“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重新受到列强的压制 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的共同愿望
C中共总结了经验教训正在积极寻求同盟者 D国民党是中国各政党中比较革命的民主派
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在这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
A.反对帝国主义的方针 | B.永不不结盟的口号 |
C.“求同存异”的方针 | D.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
社会主义改造后的农民和土改后的农民最大的不同是
A.受法律制约的程度 | B.和国家的密切关系 |
C.拥有土地的使用权 | D.拥有土地的所有权 |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开国大典
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 B.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
童谣也能证史。耄耋之年的杨先生少年时的习作“不要放鞭炮”中写道:新年到,放鞭炮,蹦硼,蹦硼,虽热闹,金钱耗去太无聊!如今国仇还未报,不如省钱买枪炮。枪炮价格高,只要万众心一条,莫看轻,省下是丝毫,千门万户数目就不小!救国不靠空口号,实地工作最紧要!据此判断,这首童谣反映的时期是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B.第一次世界大战 | C.抗日战争 | D.解放战争 |
下列关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的是
A.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道路 |
B.相继经历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 |
C.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方案 |
D.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具有与时俱进的探索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