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宋明理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在内容和影响上的相同点包括()
①对社会风俗领域进行改革②推行新的土地制度
③采取一些打击守旧势力的措施 ④促进了政权向封建化过渡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张居正因变法而死后被抄家。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

A.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
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
C.改革需要改革者有着奉献和牺牲的精神
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

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听信谗言下令逮捕商鞅。商鞅在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无处可去的商鞅最后被逮捕处死。这说明秦国:( )

A.变法深入人心 B.法治代替人治
C.变法违背民意 D.变法最终失败

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商鞅变法的背景。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A.秦国是战国七雄中相对落后的国家 B.秦国贵族认同了商鞅的变法主张
C.秦国国君希望变法图强 D.战国时各国纷纷变法,形成变法潮流

《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C.春秋时期井田制已经开始瓦解 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