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与整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1)某化学活动小组以“酸碱盐的性质”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来解决下列问题:
A.小红同学从某一欠收农田里取回一份土壤样品,如果检测结果呈酸性,从经济和可行方面考虑,那么要改良此土壤的酸性,应向农田里施加 (填化学式)。
B.小红同学用下图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I.为了验证反应①,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 。
II.依据反应④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要变质,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III.为了验证反应③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 。
a.Na2CO3 b.HCl c.FeCl3 d.Ba(NO3)2
C.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CuCl2,请写出主要操作步骤和化学方程式。实验主要操作步骤: 、 ,
化学方程式: 。
(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①25℃时,将25g甲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g。
②要使35℃时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③现有操作步骤: a.溶解 b.过滤 c.降温结晶 d.加热浓缩;若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则提纯甲的操作步骤是 (填字母序号)。
④将35℃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5℃,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⑤向100g35℃的水中加入45g甲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的晶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 。
CO2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而工业上却可用CO2来制备甲醛等物质,“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并加以利用﹣﹣如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其过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1)用NaOH溶液“捕捉”CO2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反应分离”环节中,分离物质所采用的基本操作是 ;
(3)此化学工艺流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化学就在身边,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请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妈妈买了一件羊毛上衣,小芳怀疑衣服面料成分是合成纤维,她采用的鉴别方法是 。
(2)妈妈为小芳准备了米饭、红烧肉、高钙牛奶,请你从营养均衡的角度考虑,还应补充的营养素 (填序号)。
A.糖类 B.蛋白质 C.油脂 D.维生素
(3)细心的小芳发现铝制门窗比较耐腐蚀,主要原因是 (用文字叙述)。小芳还发现新买的家具带有异味,于是在室内放了几个活性炭包,达到除去以为的目的,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4)近几年,由于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工业快速发展等因素,致使化石燃料大量使用,对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凸显。为此,人们积极寻找洁净的新能源,经研究发现氨气燃烧的产物对环境没有污染,只释放出大量能量,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如图是干电池的截面示意图.废旧电池也是资源,将其回收利用对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碳棒(主要成分是石墨)用作电极,是利用石墨的 性.
(2)将电池填充物(MnO2、C及NH4Cl的混合物)加水溶解、过滤,便可得到NH4Cl溶液.NH4Cl还可作化肥使用,属于化肥中的 肥,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3)干电池中含有金属铜和锌.以下能证明Cu、Zn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实际组合是 (填序号).
A.锌、铜和稀硫酸 B.锌和氯化铜溶液 C.铜和硫酸锌溶液.
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物的化学式 ;
(2)烧碱溶液、食盐溶液中都存在的金属离子 ;
(3)硝酸铵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 ;
(4)通过化合反应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 .
多角度看物质,有助于加深对物质的认识。Na 2CO 3是一种常见的盐,请回答:
(1)Na 2CO 3溶液显碱性,其pH 7(填"<"、">"或"=");
(2)Na 2CO 3可看成是碱和氧化物反应的产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Na 2CO 3作为反应物之一,写出一个符合A+B→C+D的化学方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