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隆中对》节选)                  
【乙】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
(《三国志 蜀志》节选)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A.民国富而不知存恤() B.此殆天所以将军()
C.时人焉() D.使孙权()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信义著四海躬耕
B.高祖因以成帝业亮少有逸群
C.此可以为援不可图也国险民附
D.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向宛、洛亮有殊量

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2)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
                                                                             
[甲]文中诸葛亮全面地分析了当时全国的形势,认为刘备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什么?他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从[乙]文看“跨有荆益”的方针是怎样实现的?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公文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高宗(乾隆皇帝)循卫河南巡,舟行倚窗,见道旁农夫耕作,为向所未见,辄顾而乐之。至山左某邑,欲悉民间疾苦,因召一农夫至御舟,问岁获之丰歉,农业之大略,地方长官之贤否。农夫奏对,颇惬圣意。寻又令徧视随扈诸臣,兼询姓氏。群臣以农夫奉旨询问,于上前不敢不以名对,中多有农夫采舆论上闻致触圣怒者,皆股栗失常。农夫阅竟,奏曰:“满朝皆忠臣。”上问何以知之。农夫奏称:“吾见演剧时,净脚所扮之奸臣,如曹操、秦桧,皆面涂白粉如雪,今诸大臣无作此状者,故知其皆忠臣也。”上大噱

(选自《清稗类钞》)

注释 ①噱(jué):笑。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寻又令徧视随扈诸臣 寻:   徧:  

(2)翻译下面的句子。

群臣以农夫奉旨询问,于上前不敢不以名对,中多有恐农夫采舆论上闻致触圣怒者,皆股栗失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宗见道旁农夫耕作,很高兴,因为他之前从未见过。

B.高宗想了解民间疾苦,农夫据实以告,高宗十分满意。

C.群臣“不敢不以名对”说明他们并非良善之辈,心虚。

D.高宗对群臣的表现视而不见,这说明他并不想听真话。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湮于沙上

②遂反溯流逆上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可据理臆断欤?

(3)初三复习时,老师请小红翻译“凡河中失石……”一句,小红将“凡”译为“凡是”,老师指出了小红的错误,小红不解。老师提示说:“课文告诉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哦。”小红恍然大悟,并从河流的特点出发举出了不能于上流求石的两种情况:①  ;②  。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吾母姓钟氏,名令嘉,出南昌名族,行九。幼与诸兄从先外祖滋生公读书,十八归先府君。时府君年四十馀,任侠好客,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宾从辄满座。吾母脱簪珥,治酒浆,盘罍间未尝有俭色。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

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选自(将士铨《忠雅堂集》)

【注释】①归:古代女子出嫁叫“归”,②先府君:指作者已逝去的父亲。③囊箧萧然:这里是“钱物都用空了”的意思。 ④铨:作者将世铨自称。 ⑤愁蹙状:愁眉苦脸的样子。⑥戚党:亲戚和乡党。 ⑦吟哦声:读书的声调。 ⑧少痊:病体略微好转些。 ⑨扑之:责打我。(铨自指)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家益落/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B. 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 先府君苟有过/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D. 听而后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母授以《礼记》《周记》《毛诗》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C.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D.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隆中对》)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②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

(4)你如何评价母亲“垂涕扑之”的举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段中母亲的哪些行为举动是值得我们称赞的。

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下列各题。

折杨柳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释】选自《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

曲尘丝:至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1)全诗写了哪些景象?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2)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④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岂可据理臆断欤?

【乙】杜处士好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注解: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②戴嵩:唐代画家,韩滉弟子。③拊:拍。④搐chù:收缩。此指“夹”。 ⑤掉:摆动。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  

②一日曝书画曝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②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3)结合语境,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中“笑”的具体原因。

①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原因:  

②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原因:  

(4)结合文本,谈谈你读了甲乙两文后分别得到的启示。

甲文:  

乙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