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隆中对》节选)
【乙】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
(《三国志 蜀志》节选)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A.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 B.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C.时人异焉() | D.身使孙权() |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信义著于四海躬耕于野 |
B.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亮少有逸群之才 |
C.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国险而民附 |
D.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以亮有殊量 |
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2)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
[甲]文中诸葛亮全面地分析了当时全国的形势,认为刘备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什么?他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从[乙]文看“跨有荆益”的方针是怎样实现的?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渭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①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②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旷:盲人乐师。②衽:长袍。.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2分)
(1)公被衽而避________(2)是非君人者之言也__________.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阅读全文,选择其中你欣赏的一个人物,加以点评。(2分)
文言文阅读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下面语句中与“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中“于”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 B.战于长勺 |
C.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 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
.比较下列各组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
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二)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③,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壤。经图列说干④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⑤,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听,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注]①亭林:即顾炎武。 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 ③经年:一年左右。
④干:求见。 ⑤甫:刚。.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手不释书(放下) | B.或颠坠崖谷(有时) |
C.会有土寇(恰好) | D.如是日千百遍(日子)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
A.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 |
B.必无所疑乃已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
C.自练乡兵与之角孔子曰:何陋之有 |
D.几为所擒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②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顾炎武和刘羽冲都是好读书之人,但他们学成的结果截然相反。请结合文意,作简要评析。(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20分)
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②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③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终莫知其为丑。
「注释」 ①瘿:(yīng)颈瘤病,即颈上生囊状瘤子。②群小:贬称见识浅陋的人。③焦:细瘦。.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及见外方人至(及至) | B.焦而不吾类(类似) |
C.不求善药去尔病(离去) | D.终莫知其为丑 (始终)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其水甘而不良学而不思则罔 |
B.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观之,兴正浓 |
C.吾乡之人皆然尘气莽莽然 |
D.反以吾颈为焦耶以亿万计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句子。(4分)
①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②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小题。
辛毗引裾①
帝欲徙冀州士卒家十万户实河南②。时天旱蝗,民饥,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侍中辛毗与朝臣俱求见,帝知其欲谏,作色以待之,皆莫敢言。毗曰:“陛下欲徙士卒家,其计安出?”帝曰:“卿谓我徙之非邪?”毗曰:“诚以为非也。”帝曰:“吾不与卿议也。”毗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之左右,厕③之谋议之官,安能不与臣议邪!臣所言非私也,乃社稷之虑也,安得怒臣!” 帝不答,起入内;毗随而引其裾,帝遂奋衣不还, 良久乃出,曰:“佐治,卿持我何太急邪!”毗曰:“今徙,既失民心,又无以食也,故臣不敢不力争。”帝乃徙其半。 注:①辛毗:字佐治三国时魏国侍中。②帝:魏文帝曹丕。③厕:安置。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3分)
A.辛毗引裾(拉,拽) | B.而帝意甚盛(坚决) |
C.作色以待之(脸色) | D.帝遂奋衣不还(努力) |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4分)
A.良久乃出乃不知有汉 |
B.帝遂奋衣不还遂与外人间隔 |
C.陛下不以臣不肖以此夸能 |
D.卿谓我徙之非邪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用现代汉语翻泽下面的句子 (4分)
①帝欲徙冀州士卒家十万户实河南。
②臣所言非私也,乃社稷之虑也,安得怒臣!.文章表现了辛毗怎样的品质(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