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下列句子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A.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猿则百叫无绝 |
B.野芳发而幽香发闾左谪戍渔阳 |
C.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D.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
B.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C.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陈胜者,阳城人也 |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下列表述对课文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第②段描绘了山间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抒发了作者无穷的乐趣。 |
B.第③段描绘了四幅温馨的画面,其顺序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
C.第④段作者用禽鸟之乐衬托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
D.欧阳修被贬滁州,纵情山水,与民同乐,深受百姓喜爱。他离职后,百姓为纪念他修建了“醉翁亭”。 |
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文:
(2)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译文: 下面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欧阳公记①成,远近争传……凡商贾②来,亦多求其本,所谓关征③,以赠官,可以免税。
注:① [记]指《醉翁亭记》。②[商贾]商人。③[关征]查税征税。
阅读文言文,完成题。(3分)
曹公有马鞍在库,为鼠所伤。库吏惧,欲自缚请死。冲谓曰:“待三日。”冲乃以刀穿1其单衣,若鼠啮2者,入见,谬3为愁状。公问之,对曰:“俗言鼠啮衣不吉,今儿衣见啮,是以忧。”公曰:“妄言耳,无苦4。”俄而库吏以啮鞍白5,公笑曰:“儿衣在侧且啮,况鞍悬柱乎。”竟不问。
注:1穿:戳穿2啮:咬3谬:假装4苦:悲伤5白:说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时的语音停顿处。(只要标一处)(1分)
俗 言 鼠 啮 衣 不 吉解释文中加点词语。(1分)
①乃以刀穿其单衣:②公曰:用现代汉语说“儿衣在侧且啮,况鞍悬柱乎。”这句话的意思。
读懂这则小故事,用一句话概括曹冲是怎样的孩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蕾,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解释句子加点词的意思。
(1)明察秋毫()(2)项为之强()
(3)方出神()(4)鞭数十()翻译下列句子。
(1)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课文写了许多有趣的事情,请依次概括三件在下面横线上。
①② ③ 说说作者幼时为什么“时有物外之趣”? (2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8分)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本文以“月光”为线索,通过“念月”、“赏月”、“议月”结构全篇,
书写了作者独特的心境。下列苏轼咏月的名句中,最贴近本文心境的一句是()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B.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
C.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
D.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
是,藻荇泛指水草,在此是指。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能表现友情的句子: 。
理由:。阅读文章要“知人论世”,也就是说要了解作者及所处的背景。此文是苏轼在遭遇文字狱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后写的。被贬黄州,近于流放。请你认真品读上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9分)
人琴俱亡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
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人琴俱亡》选自,作者是(朝代)文学家刘义庆。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②语时了不悲
③子敬素好琴
④因恸绝良久翻译下列句子。
(1)语时了不悲。
(2)因恸绝良久。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中所含的两件事。
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 不调”说明了什么?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后面问题。(共10分)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选自《醉翁亭记》欧阳修)
【乙】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满井游记》袁宏道)
【注释】①局促:拘束。②靧(huì):洗脸。③掠:梳掠。④鬣(liè):兽颈上的长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⑤未始无春:未尝没有春天。⑥堕(huī)事:耽误公事。⑦潇然:悠闲自在的样子。⑧恶(wū)能:怎能。解释下列加点词。
(1)云归而岩穴暝()(2)觥筹交错()
(3)名之者谁()(4)而此地适与余近()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饮少辄醉/未百步辄返 | B.在乎山水之间也/局促一室之内 |
C.日出而林霏开/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 D.泻出于两峰之间/冷光之乍出于匣 |
请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甲、乙两文的作者出游都带着快乐的心情,但他们快乐的理由不同,说说他们分别为什么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