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下列句子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A.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猿则百叫无绝 |
B.野芳发而幽香发闾左谪戍渔阳 |
C.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D.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
B.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C.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陈胜者,阳城人也 |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下列表述对课文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第②段描绘了山间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抒发了作者无穷的乐趣。 |
B.第③段描绘了四幅温馨的画面,其顺序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
C.第④段作者用禽鸟之乐衬托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
D.欧阳修被贬滁州,纵情山水,与民同乐,深受百姓喜爱。他离职后,百姓为纪念他修建了“醉翁亭”。 |
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文:
(2)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译文: 下面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欧阳公记①成,远近争传……凡商贾②来,亦多求其本,所谓关征③,以赠官,可以免税。
注:① [记]指《醉翁亭记》。②[商贾]商人。③[关征]查税征税。
阅读下边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①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②,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②是夕,天宇开霁③,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④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秦观《龙井题名记》)
【注】①辨才:法号元静,和下文提到的参寥,都是苏轼的朋友。②所遣篮舆:供雇佣的竹轿。③霁:雨过天晴。④酌:舀取。请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二处)。
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比出郭(2)是夕
(3)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4)谒辨才于朝音堂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以不时至,去矣。(2)林间月明,可数毫发。读第②段,根据作者的行踪在横线上填空。
从雷峰塔出发……在洗脚……在休息……终点是作者为什么有“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请结合第二段画线处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与臣论此事 |
B.亲贤臣,远小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
D.不宜偏私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 |
B.诸葛亮着重指出了郭攸之等人的出色才干,希望后主刘禅广开言路。 |
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 |
D.诸葛亮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
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适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日夜辄自鸣: ②终不能已:
③适来问疾:④夔食讫: 下列句子中的“以”和“僧俱以告”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B.遂以命楼 |
C.以实奇 | D.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
翻译下面的句子。
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日:“齐人也,坐盗。”主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手?”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吏二缚一人诣王(2)晏子避席对曰
(3)子敬素好琴(4)便径入坐灵床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
(2)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译文:[甲]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如何理解“子敬子敬,人琴俱亡”,请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景清借书》一文,完成后面问题。
景清倜傥①尚大节,领乡荐②,游国学。时同舍生有秘书③,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还书。生旦往索。曰:“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生忿,讼于祭酒④。清即持所假书,往见,曰:“此清灯窗所业书。”即诵彻卷。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祭酒叱生退。清出,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熙耳。”
①倜(tì)傥(tǎng):洒脱,不拘束。②领乡荐:科举制度在各省举行的考试叫乡试,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也叫领乡荐。③秘书:少见的珍贵书。④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员。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约明日还书()②亦未假书于汝()
③益习其声()④家人发箧视之()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即以书还生
A.跪而拾之以归 | B.以幽阴深邃奇 | C.以为且噬己也 | D.普又以其人奏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此清灯窗所业书。
(2)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
(3)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从景清读书的这则充满戏剧性的故事中,你读出了景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