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8分)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本文以“月光”为线索,通过“念月”、“赏月”、“议月”结构全篇,
书写了作者独特的心境。下列苏轼咏月的名句中,最贴近本文心境的一句是( )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B.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
C.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
D.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
是 ,藻荇泛指水草,在此是指 。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能表现友情的句子: 。
理由: 。阅读文章要“知人论世”,也就是说要了解作者及所处的背景。此文是苏轼在遭遇文字狱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后写的。被贬黄州,近于流放。请你认真品读上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四知
范晔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
(选自《后汉书·杨震列传》)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举茂才( )
(2)道经昌邑( )
(3)故人知君( )
(4)后转涿郡太守( )下列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
B.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
C.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
D.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
根据内容填空。(2分)
(1)“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中的“其”是指
(2)“以此遗之”中的“此”是指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2分)
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答: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叙述的两个故事。(4分)
答: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杨震是个怎样的人?(2分)
答: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无案牍之劳形()2、“……”处省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用现代汉语翻译这两句:(2分+2分)
3、本文紧紧扣住“陋室不陋”立意。开篇“____________”,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接着以“_____________”一句统领全篇。下文接着以“_____________”写室外环境之雅,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室中人________之雅,用“调素琴,阅金经”写室中事的_______之雅。
4、作者为何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5、结尾“孔子云:‘何陋之有’?”表达了室主人怎样的思想境界?
6、“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欧阳修论作文
顷岁孙莘老①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②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节选自《东坡志林》)
【注释】①孙莘老:人名。②乘间:乘机。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如此少有至者②多作自能见之翻译下面的句子。
尝乘间以文字问之。欧阳修认为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是。(请用原句回答)
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回答问题(共15分,其中第27题1分,其余每小艇2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讷谏》)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臣之妻私臣②皆以美于徐公翻译下面的句子。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最后得出——的结论。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下列各题。(共12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
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A.![]() |
B.![]() |
C.![]() |
D.![]() |
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项?
A.蝉则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 |
B.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
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捕蛇者说》) |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译文: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译文:.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