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出师表 》,完成第问题。(共9分)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  :                   
(2)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
(1)                                                                             
(2)                                                                        
作者“忠陛下”的“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三点即可)(3 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公文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古文阅读】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有自改意,终为忠臣孝子。
【注释】①义兴:地名,即今“宜兴”。②蛟:传说中的蛟龙,实则可能是鳄鱼。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B.不能称前时之/闻
C.余闻之也/久 D.义兴人谓/为三横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未识书具()(2)自是指物作诗立()
(3)邑人之()(4)说处杀虎斩蛟()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直接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周处从义兴“三横”之一变为“忠臣孝子”是因(用一个成语回答)。

阅读《宋太祖善待赵普》一文,完成后面小题。(14 分)
太祖时,赵韩王普为宰相,车驾因出,忽幸。时两浙王钱俶方遣使致书及海物十瓶于韩王,置在左庑下。会车驾至,仓卒出迎,不及屏也。上顾见,问何物,韩王以实对。上曰:“此海物必佳。”即命启之,皆满贮瓜子金也。韩王皇恐,顿首谢曰:“臣未书,实不知,若知之,当奏闻而却之。”上笑曰:“但取之,无虑。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耳。”因命韩王谢而受之。韩王东京宅皆用此金所修也。
【注释】①赵韩王普,赵普死后曾被追封为韩王。②幸,文中指皇上到某处去。③钱俶,吴越王,北宋太平兴国三年时纳土归宋,治理两浙。④庑,堂下周围的走廊。⑤屏,退避。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忽幸其()②臣未书()
③蔽林间之()(《黔之驴》)④俱以假山()(《于园》)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即命启之

A.跪而拾之以归(《赵普》) B.事列《神仙》之传(《黄鹤楼》)
C.主人处处款之(《于园》) D.放之山下(《黔之驴》)

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因 命 韩 王 谢 而 受 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若知之,当奏闻而却之。
⑵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宋太祖为什么要如此善待赵普?请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回答。

文言文阅读(共6分,每小题2分)
黄鹤楼
  阎伯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现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 ,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下列画线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A.费讳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登:成了)
B.事列《神仙》之传(列:记载)
C.上倚河汉(河汉:特指黄河)
D.四闼霞敞(闼:门)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事列《神仙》之传

A.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B.迹存《述异》之志
C.至之市,而忘操之
D.方为秋田之害

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先交代黄鹤楼的地理位置,紧接着交代黄鹤楼命名的由来。
B.文章的重点是写黄鹤楼的巍峨高大和登楼所见所感。
C.作者对黄鹤楼的形态以及登楼所见所感已描写尽致了,所以最后一句可有可无,甚至有画蛇添足之嫌。
D.这篇文章介绍黄鹤楼因仙而得名,因“上倚河汉”而成仙境,因“会集灵仙”而成名楼,以“仙”字贯穿全文。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
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择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伛偻提携
(2)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
(3)无与为乐者
(4)相与步于中庭之
下列句子中与“相与步于中庭”的“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求闻达于诸侯 B.行者休于树
C.访士于襄阳司马徽 D.信义著于四海

下面语句的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B.念/无与为乐者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庭下/如积水空明

翻译下面句子。
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甲】【乙】两文都是作者在被贬期间所写,请比较其在思想感情上异同。

陈灌,字子将,庐陵人也。元末,世将乱,环所居筑场种树,人莫能测。后十年,盗蜂起。灌率武勇结屯林中盗不敢入一乡赖以全。太祖平武昌,灌诣军门谒见。与语奇之,擢湖广行省员外郎,累迁大都督府经历。从大将军徐达北征。寻命筑城泰州,工竣,除宁国知府。时天下初定,民弃《诗》《书》久。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访问疾苦,禁豪右兼并。创户帖以便稽民。帝取为式,颁行天下。伐石筑堤,作水门蓄泄,护濒江田,百姓咸赖。有坐盗麦舟者,论死数十人。灌覆按曰:“舟自漂至,而愚民哄取之,非谋劫也。”坐其首一人,余悉减死。灌丰裁严正,而为治宽恤类此。洪武四年召入京,病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
【注释】①环所居筑场种树:在住处周围种了大量的树。②擢:提拔。下文中的“迁”、“除”都与此相类似,授予官职的意思。③豪右:豪强。④覆按:复审案件。⑤丰裁:风纪。
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段2处)
灌 率 武 勇 结 屯 林 中 盗 不 敢 入 一 乡 赖 以 全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灌诣军门见()(2)命筑城泰州()(3)百姓赖()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
(2)结合本文所列举的事件,说说陈灌是个怎样的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