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日钓鱼岛争端愈演愈烈,中国各地开始出现游行示威、抵制日货、停播日本商品广告、停止赴日旅游等反日活动,有学者呼吁,要理性表达爱国热情,长远看待钓鱼岛争端的解决。爱国主义既可以把民族引向天堂,也可能把民族引向地狱。下列行为中属于理性爱国主义的是( )
A.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的据理力争 | B.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 |
C.五四运动中的火烧赵家楼 | D.纳粹德国的对外扩张 |
宋司马光谈到“凡择言事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知晓治体”。这里的“言事官”是指( )
A.丞相 | B.监察官 |
C.内阁首辅 | D.军机大臣 |
古今中外地域中有很多带“州”的名称,下列对“州”的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时期,将全国划为十三个“州”进行监察,州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
B.《尚书·禹贡》记述了大禹划分九州的传说,九州的管理者是由禹按才能选拔任命的 |
C.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的各州仍有拥有一定的国家主权 |
D.新中国成立后“州”的行政划区仍存在 |
对于地方官,古代常将地方官称为“父母官”,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中国人这种观念的根源来自于()
A.宗法制 | B.分封制 |
C.三纲五常 | D.理学 |
《左传》记,周以殷遗民作东封: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分鲁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磺,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旅:条氏,徐氏,萧氏,索民,长勺氏,尾勺民,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是使之职事于鲁,以昭周父之明德。……。 周人的目的在于()
A.提高鲁国的地位 | B.削弱商朝遗族的力量 |
C.巩固周的统治 | D.昭显周王的明德 |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是由于()
①中国的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
②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
③中国的维新变法缺乏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配合
④中国的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进行的,未发生权力中心的转移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