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我省部分城市2013年4月份PM2.5一周数据统计如下:
![]()
|
4月1日 |
4月2日 |
4月3日 |
4月4日 |
4月5日 |
4月6日 |
4月7日 |
||||||
南京 |
111 |
104 |
96 |
111 |
93 |
83 |
72 |
||||||
扬州 |
113 |
84 |
72 |
84 |
97 |
61 |
57 |
||||||
泰州 |
107 |
112 |
94 |
79 |
102 |
54 |
86 |
注:根据PM2.5检测网的空气质量新标准,24小时平均值标准值分布如下:
优:35 良:75 轻度污染:115 中度污染:150 重度污染:250 严重污染:350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对此我们应坚持什么样的基本国策?
(2)阅读材料,围绕“建设美丽中国”这一话题,九年级(2)班同学展开了热烈讨论,有人认为:建设美丽中国不须金山银山,只要绿水青山就行了。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在我们的生活中,矛盾无处不在,理性面对矛盾是我们成长中的必修课。为此,某班开展了“化干戈为玉帛”的主题班会,同学们收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进入初三以来,面对父母的高期待,小静常常觉得压力巨大、不堪重负。但是遇到矛盾冲突,小静从不顶撞,而是置若罔闻,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材料二:好友近来遭遇亲人病故,一度心情沮丧难以自拔,也不愿告诉别人。面对老师的关心与询问,知道真相的我,是否应该告诉老师,帮助好友走出困境。
材料三:在围绕“你是否会转发微信朋友圈里不知真相的求助帖”这一话题讨论中,同学们产生了矛盾分歧。激烈争辩后,大家一致认同“热心转发的初衷值得肯定,但要理性。小心虚假信息,不要成为骗子的帮凶和谣言的推手,必要时须积极举报”。
请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谈谈面对矛盾“化干戈为玉帛”应该遵守哪些准则?
传承经典,铁腕治污
材料一: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与师生交流时说,很不赞成把古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材料二: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
今年1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的新《环保法》正式实施。新环保法生效两个月以来,为“铁腕治理”定了调。据不完全统计,实施按日计罚案共15件,个案最高罚款数额为190万元;实施查封、扣押案共136件;实施限产、停产案共122件;移送行政拘留共107起。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则在记者会上表示,一个好的法律不能成为“纸老虎”,要让它成为一个有钢牙利齿的“利器”,关键在于执行和落实。为此,他指出,要把过去环保执法“过松、过软”的状况彻底改变过来。
新《环保法》明确公民享有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鼓励和保护公民举报环境违法,拓展了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社会组织范围。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习近平同志强调“把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其深刻的原因是什么?
(2)我国为什么要通过立法的形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3)新《环境保护法》赋予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针对身边的环境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材料一:2014年4月1日,教育部在其网站发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今后我国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纲要》明确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材料二:继去年成功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领文化节目收视热潮之后,中央电视台在马年元宵节前播出的《中国谜语大会》再次引发追捧,掀起全民猜谜热潮。2014年4月18日,全新打造的另一档文化节目《中国成语大会》也在央视正式开播,被冷淡许久的“成语”又成了国人目光的聚焦点。
【认识中华文化】
(1)几千年积淀传承的中华文化具有怎样的突出特点?试列举两例具有浓郁“中国风”的文化事物或文化现象。(不能与材料相同)
【领悟中华文化】
(2)国家有关部门和主流媒体密切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当今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传承中华文化】
(3)结合材料一中《纲要》提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说说你会怎样用实际行动来进行自我教育?
材料一: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68.5%,石油占17.7%,水能占7.1%,天然气占4.7%,核能占0.8%,其他占1.2%。2012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36.2亿吨煤, 消耗全世界20%的能源。
材料二:2014年2月22日,161个城市中,有33个城市发生了重度及以上污染,其中10个城市为严重污染。京津冀及周边地区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16个城市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主要污染物为PM2.5和PM10。由此造成的全国大范围雾霾天气使得公路上交通事故频发,城市各大医院呼吸内科、过敏源测试科等接诊人数有短短几天内飙升了几倍。
(注: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入肺颗粒物,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染越严重,其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2)面对材料二反映的问题,我国应该作出怎样的选择?为什么?
(3)为减少雾霾天气,使中国更美丽,我们作为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背景材料:2015年2月19日,湛江赤坎南桥北路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一名17岁男学生无证驾驶摩托车,因不注意安全行驶与路基相撞后翻倒,由于伤势过重,最终不治身亡。而他搭载 的同学也受了伤。事故再度引发人们对学生交通安全问题的重视。而目前市区中学生骑摩托车、电动车上下学现像较为突出,闯红灯、逆向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安全形势令人担忧。
(1)中学生应从这起血淋淋的事故中吸取什么教训?
(2)中学生为什么要重视交通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