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我省部分城市2013年4月份PM2.5一周数据统计如下:





地区

 



日期

 



数值

 

4月1日
4月2日
4月3日
4月4日
4月5日
4月6日
4月7日
南京
111
104
96
111
93
83
72
扬州
113
84
72
84
97
61
57
泰州
107
112
94
79
102
54
86

注:根据PM2.5检测网的空气质量新标准,24小时平均值标准值分布如下:
  优:35   良:75   轻度污染:115   中度污染:150   重度污染:250   严重污染:350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对此我们应坚持什么样的基本国策?
(2)阅读材料,围绕“建设美丽中国”这一话题,九年级(2)班同学展开了热烈讨论,有人认为:建设美丽中国不须金山银山,只要绿水青山就行了。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矛盾无处不在,理性面对矛盾是我们成长中的必修课。为此,某班开展了“化干戈为玉帛”的主题班会,同学们收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进入初三以来,面对父母的高期待,小静常常觉得压力巨大、不堪重负。但是遇到矛盾冲突,小静从不顶撞,而是置若罔闻,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材料二:好友近来遭遇亲人病故,一度心情沮丧难以自拔,也不愿告诉别人。面对老师的关心与询问,知道真相的我,是否应该告诉老师,帮助好友走出困境。
材料三:在围绕“你是否会转发微信朋友圈里不知真相的求助帖”这一话题讨论中,同学们产生了矛盾分歧。激烈争辩后,大家一致认同“热心转发的初衷值得肯定,但要理性。小心虚假信息,不要成为骗子的帮凶和谣言的推手,必要时须积极举报”。
请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谈谈面对矛盾“化干戈为玉帛”应该遵守哪些准则?

传承经典,铁腕治污
材料一: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与师生交流时说,很不赞成把古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材料二: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
今年1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的新《环保法》正式实施。新环保法生效两个月以来,为“铁腕治理”定了调。据不完全统计,实施按日计罚案共15件,个案最高罚款数额为190万元;实施查封、扣押案共136件;实施限产、停产案共122件;移送行政拘留共107起。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则在记者会上表示,一个好的法律不能成为“纸老虎”,要让它成为一个有钢牙利齿的“利器”,关键在于执行和落实。为此,他指出,要把过去环保执法“过松、过软”的状况彻底改变过来。
新《环保法》明确公民享有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鼓励和保护公民举报环境违法,拓展了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社会组织范围。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习近平同志强调“把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其深刻的原因是什么?
(2)我国为什么要通过立法的形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3)新《环境保护法》赋予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针对身边的环境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材料一:2014年4月1日,教育部在其网站发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今后我国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纲要》明确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材料二:继去年成功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领文化节目收视热潮之后,中央电视台在马年元宵节前播出的《中国谜语大会》再次引发追捧,掀起全民猜谜热潮。2014年4月18日,全新打造的另一档文化节目《中国成语大会》也在央视正式开播,被冷淡许久的“成语”又成了国人目光的聚焦点。
【认识中华文化】
(1)几千年积淀传承的中华文化具有怎样的突出特点?试列举两例具有浓郁“中国风”的文化事物或文化现象。(不能与材料相同)
【领悟中华文化】
(2)国家有关部门和主流媒体密切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当今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传承中华文化】
(3)结合材料一中《纲要》提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说说你会怎样用实际行动来进行自我教育?

材料一: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68.5%,石油占17.7%,水能占7.1%,天然气占4.7%,核能占0.8%,其他占1.2%。2012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36.2亿吨煤, 消耗全世界20%的能源。
材料二:2014年2月22日,161个城市中,有33个城市发生了重度及以上污染,其中10个城市为严重污染。京津冀及周边地区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16个城市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主要污染物为PM2.5和PM10。由此造成的全国大范围雾霾天气使得公路上交通事故频发,城市各大医院呼吸内科、过敏源测试科等接诊人数有短短几天内飙升了几倍。
(注: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入肺颗粒物,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染越严重,其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2)面对材料二反映的问题,我国应该作出怎样的选择?为什么?
(3)为减少雾霾天气,使中国更美丽,我们作为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背景材料:2015年2月19日,湛江赤坎南桥北路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一名17岁男学生无证驾驶摩托车,因不注意安全行驶与路基相撞后翻倒,由于伤势过重,最终不治身亡。而他搭载 的同学也受了伤。事故再度引发人们对学生交通安全问题的重视。而目前市区中学生骑摩托车、电动车上下学现像较为突出,闯红灯、逆向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安全形势令人担忧。
(1)中学生应从这起血淋淋的事故中吸取什么教训?
(2)中学生为什么要重视交通安全问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