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Na2CO3和CaCO3固体粉末
加足量稀盐酸
B
除去CO2中的CO
通过足量NaOH溶液
C
检验NaCl溶液中含有Na2CO3
加适量CaCl2溶液
D
除去CaO中的CaCO3
加足量水
科目 化学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中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丙可能依次为Fe、NaOH、CO2
B.丙物质只能是氧化物或盐
C.当乙为NaOH时,它可由Ca(OH)2与Na2CO3反应生成
D.当甲为一种碱时,它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可能产生两种沉淀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或选择的试剂均正确的是

选项
需鉴别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碳粉和二氧化锰
双氧水
溶于水
B
氯化钠和硫酸钾
稀盐酸
硝酸银溶液
C
碳酸钠和烧碱
盐酸
酚酞试液
D
铁粉和氧化铜
用磁铁吸引
稀硫酸

一定量的铁粉投入到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结束后的固体中一定有银 B.滤液中一定有Fe2+和Cu2+
C.反应结束后的固体中一定有铜和银 D.滤液中一定没有Ag+

下列实验对应的图像正确的是

A.将等质量的镁和锌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
B.向pH=2的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澄清石灰水至过量
D.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A.碱的水溶液通常呈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B.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是化合物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