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我的生命是不能贱卖的,我宁可战斗而死去,也不要走上不光荣的结局,让显赫的功勋传到来世。”——《伊利亚特》
请完成:
(1)材料中的诗歌和哪一部文学作品有关?说出这部作品的国别、内容、地位、影响。
(2)读了材料中的诗歌后,你有何感想?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国父这一词多指对于国家政权缔造有特殊贡献的并有坚强意志和不屈不饶精神的人,如孙中山和华盛顿都被本国人民尊为“国父”,请阅读材料回答,回答下列问题。(6分)
材料一:尊称本党总理为国父,以表尊崇。根据中常会的决议,国民政府以孙中山先生倡导国民革命,手创中华民国,更新政体,永奠邦基,谋世界之大同,求国际之平等,光被四表,功高万世,于同年4月1日明令全国自是日起,尊称总理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
----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143次会议通过决议
材料二:如图,这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民国六十五年台湾发行的10元新台币纸币。

材料三: 13个主权国家你争我夺,都在使劲地拽联邦的脑袋,很快就会全部崩溃;而惟有一部自由的生气蓬勃的宪法,对防止侵犯权益的行为予以很好的保障和密切注视,才能恢复我们尊贵的地位和成果,这种地位和成果曾经是我们的正当要求,是我们争取的无限光辉前景。 ----华盛顿
材料四:孙中山在总结比较中俄两国革命时说:“中国革命六年后,俄国才能革命。俄国革命党不仅把世界最大的威权之帝国主义推翻,且进而解决世界经济政治问题。这种革命真是彻底的成功,皆因其方法良好之故。……中国之革命党经验不多,遂令反对派得尽其技,没有俄国那种好方法防范反革命派,使其不能从中破坏,故俄国革命虽迟我六年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而仍失败。”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称孙中山为国父的原因。(1分)
(2)某同学喜欢收集各种钱币,想知道材料二中提到的这种新台币发行时间距今多少年,请你告诉他。(1分)
(3)材料二中的“自由的生气蓬勃的宪法”指哪一部法律?(1分)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这部法律所体现的思想源流是来自哪一位思想家?
(4)材料三中“俄国革命”指什么?(1分)根据材料概括孙中山认为中国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1分)

在推进现代化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保障民生,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是重要的政治保证。请阅读材料回答,请回答下列问题。(6分)
【古代经验教训】
材料一:(隋炀帝)大业八年,天下旱,百姓流亡。时发四海兵,帝亲征高丽,六军冻馁,死者十八九。十三年,天下大旱。时郡县乡邑,悉遣筑城,发男女,无少长,皆就役。 ----《隋书》
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暴涨,漂六百余家。……十三日,诏曰:“暴雨为灾,大水泛滥……诸司供进(进奉的财物),悉令减省。凡所力役,量事皆废。遭水之家,赠帛有差。”
----《旧唐书》
(1)根据材料一,说明灾难发生后隋炀帝和唐太宗对待百姓的态度。(1分)概括唐太宗应对灾情的举措。(请列举两个举措,不得照抄原文)(2分)
【近代民生探索】
材料二:实行“平均地权”,办法是核定地价,照价纳税,掌价归公,不使少数人垄断国家财富。
(2)在近代化探索过程中,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的伟大思想,材料二反映了三民主义中哪一主义的具体主张,来构建社会和谐?(1分)
【当今和谐构建】
材料三:总的来看,我国当今还面临着种种矛盾……经济的滞后,导致很多百姓迫切关心的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工作、养老、医疗、交通……只要经济发展了,其他的矛盾也会迎刃而解的。
----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讲话
(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认为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道路是什么?(1分)
材料四:中国一贯在政治上主张王道,反对霸权,主张和平,主张双赢,主张和谐,和谐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一种无比的自信,无比强大的力量,也是中国五千年长期积累起来的民族精神。正因为和谐的民族精神,我国得以振兴和不断强大。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现代国际关系中广泛接受的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1分)

中国和日本都是当今世界的大国,中日关系的处理对两国,对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895年到1898年,中国对日本态度转变的戏剧性程度,与日本对西方的态度颇为类似,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压倒了简单的民族情绪。 ——许知远《醒来 110年的中国变革》
(1)材料一中所述中国由“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后来转化成了什么实际行动?结果如何?
材料二:如图

(2)看图中日历,80年前的这天,是每个国人没齿难忘的一天。这天发生了什么事件?由于国民政府没有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该事件给中国带来了什么重大影响?
材料三:如图二战后日本经济增长示意图

(3)图上反映了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发展的结果如何?
(4)日本随着经济地位的提高也在不断谋求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地位,这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什么特点?
材料四:央视主持人水均益说:“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
(5)中日之间这种“情感距离”的存在,不利于两国,也不利于世界。你对消除两国间的“隔膜”,拉近两国间的“距离”有何好的建议?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在《论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中指出:“全球化不是一种条件或一种现象。而是一种已持续了很长时间的进程。”并且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新的问题也由此出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如图

材料四:在全球化潮流的冲击下,中国曾两次与世界接轨,第一次给我们带来了屈辱和苦难,第二次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所说“把1492年看做全球化的开始”?
(2)材料二中,图一的发明者是谁?图二中展现的情景说明人类进入什么社会?该材料反映了推动全球化的原因是什么?
(3)在当今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是最大的赢家,根据材料三,请你说明理由?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我国是如何与世界接轨的?
(5)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全球化的认识。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紧密依存,“地球村”也已经成为了很多人耳熟能详的字眼。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白海军《2049,相信中国》
材料二:如图,漫画历史

漫画一《美苏争霸》漫画二《苏联解体》
材料三:中国将坚定不移参与区域和国际经济合作,推动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程,为实现亚太地区和世界的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1年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 “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继葡萄牙和西班牙之后英国开始不断扩张,请问英国何时号称“日不落帝国”?此后,英国又率先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请问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2)漫画一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开始争霸。为了对抗苏联,美国在军事上采取了什么措施?美苏长期冷战对世界局面产生了怎样的负面影响?
(3)漫画二中那个看着苏联最终走向分崩离析的人是谁?苏联解体的实质是什么?它的解体标志着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与此同时,欧洲却在走向联合,请举出一例相关的史实。
(4) 材料三体现了世界经济的哪一趋势?哪一组织的建立最能体现这一趋势?面对当今世界出现的金融危机或经济发展的低迷,中国应该如何积极应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