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路的开辟,不仅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也对欧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出现了不同的别称,如“黄金的漏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三者对应的分别是( )
A.西班牙、荷兰、意大利 | B.葡萄牙、英国、美国 |
C.英国、意大利、德意志 | D.意大利、法国、荷兰 |
【原创】《剑桥中华民国史》记载:1945年“国民政府不仅作为抵抗日本的自由中国的领导者而赢得了喝彩,还把中国带进了世界政治舞台,在那里终于被承认为大国之一。”下列可以成为其史实依据的是()
①签署《大西洋宪章》②签署《联合国宪章》
③参加雅尔塔会议④参加布雷顿森林体系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
近代有一画派享有“光的诗人”之称,其善于借助科技领域的光学成就,渗透光褐色的微妙变化,下列作品中属于该画派的是()
A.①③ | B.②③④ | C.②④ | D.①②③ |
吴于廑在《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中说到:“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西方有与君权平列的教权,中国是君神合一 |
B.西方君主对封臣没有绝对的权力,中国君主拥有一切权力 |
C.西方法律来自社会,中国法律出于君权 |
D.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的君权始终受制于教权 |
【改编】1967年7月,时任法国总统戴高乐在一次讲话中说:“在经济秩序中,这样一个时代已经到来,在美国巨大的生产能力、贸易能力不受到伤害的同时,欧洲国家,尤其是法国崛起了,以至成为使美国感到极为不舒服的竞争对手。”据此,以下对题干材料内容的理解和认识,解读明显有误的是( )
A.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欧洲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
B.法国综合国力比较强,成为美国第一大竞争对手 |
C.二战后初期形成的世界政治格局受到了很大冲击 |
D.欧洲联合进程加快,预示着美国计划的事与愿违 |
蒋介石在1938年底的一次讲话中特别强调:“以四川为最后根据地,北固陕西,南控湘、黔、贵诸省,稳扎稳打……如此,日本则一定多行不义必自毙”。蒋介石的讲话可以反映( )
①国民政府抗战的决心
②没有四川,抗战一定失败
③四川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
④四川在八年抗战中牺牲了大量壮士
A.①④ | B.①②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