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已知玉米开单性花,且雌雄同株。为了验证基因的分离规律,甲、乙两组同学都将纯合的非甜玉米和甜玉米间行种植,试图按孟德尔的实验原理进行操作,以验证F2的分离比。亲本的杂交如图所示(箭头表示授粉方式)。
甲组试验中,实验结果符合预期:F1全为非甜玉米,F1自交得到F2,F2有非甜和甜两种玉米,甜玉米约占1/4。
乙组试验中,F1即出现了与预期不同的结果:亲本A上结出的全是非甜玉米;亲本B上结出的既有非甜玉米,又有甜玉米,经统计分别约占9/10和1/1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试验表明,玉米的非甜是________性状。(填“显性”或“隐性”)
(2)用遗传图解表示甲组的试验过程(相关基因用T、t表示)。
(3)乙组试验中,在F1出现了与预期不同的结果,是由于在操作上存在失误,该失误最可能出现在“人工异花传粉”的___________环节。
(4)乙组试验中,亲本B的性状是________。(填“非甜”或“甜”)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锥形瓶内装入一定数量液体培养基,接入N0个乳酸菌之后密封,放在25OC温箱中连续培养若干小时,其间每30min测定一次菌数,测得数量变化曲线如图。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① 乳酸菌以___________方式生殖,这代表__________类生物普遍具有的生殖方式。
② 用N表示总菌数,N0表示初始菌数,t表示增殖世代数,乳酸菌数量增长的数学表达式为N= N02 t(假设生长条件理想稳定)。当在理想条件下乳酸菌每30min繁殖一代,按上式计算,当N0=1000时,连续培养5h,总菌数可达__________个。
③ 在实际培养条件下,乳酸菌增长速度与理想条件下乳酸菌增长速度不同,如果5h前的总菌数等于活菌数,请在上面的图中将5h后的活菌数的变化趋势用曲线表示出来。造成菌群密度变化的外界因素是_____________。
④ 培养基中不断产生的乳酸来自乳酸菌的_______________作用。
⑤ 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在25 OC的条件下进行?__________。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内共生起源学说指出:线粒体、叶绿体分别起源于一种原始的好氧细菌和蓝藻类原核细胞,它们最早被原始的真核细胞吞噬进细胞内而未被消化,与宿主进行长期的共生而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细胞器。现有的人们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认识理论是否支持“内共生起源学说”?为什么?

下图为人体的肝脏、胃、部分小肠及相关的血液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应的问题:

  ①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它分泌的消化液具有_____________功能。肝脏细胞中与分泌消化液关系最密切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
  ②据测定,人在饭后,从D流入肝的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约为140mg/dL,从A流出肝的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约为110mg/dL,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_的缘故;在饥饿时测得的数据是A中血液葡萄糖含量高于D,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③氨是对人体有毒的物质,在血液中一般不超过0.1mg/dL,它是细胞中的氨基酸通过__________作用产生,以尿素的形式排出体外。动物实验发现,若将肝脏切除,血液中的氨浓度增加,尿中的尿素含量减少;若将肾脏切除,则血液中的尿素浓度增加;若将肾脏和肝脏均切除,血液中的尿素含量可以维持恒定。该实验说明:动物体内生成尿素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_。

下图示某遗传病的系谱,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请据图回答问题:

  ①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隐性性状表现是_________。
  ②若第III代的4号个体与一位健康人婚配,生育出患有该遗传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
  ③有的同学对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作出了如下假设:“该遗传病属于隐性性状,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请你以遗传图解的形式,验证本家族第I代至第II代的性状遗传是否与假设相符合?

某一座山的海拔2042米,8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800至1300米为针阔混交林,1300至1600米为针叶林,1600至1800米为灌木林,1800米以上为草地。植物的这种分带现象属于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