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人的“中国梦”,历经艰辛与坎坷,却从未停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1933年的新年,上海《东方杂志》推出了一个“新年的梦想”特刊,国内各界人士同做一场“中国梦”。在各色的梦里,……有人梦想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
——《一个时代的“新年梦想”》
材料三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费正清《观察中国》
(1)材料一中,作者认为“运动倡导者”“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这一观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2)在材料二中,有人提出了“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的“新年梦想”,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当时的人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新年梦想”?
(3)材料三中提到两种“梦想”,今天正在变为现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实现第二个“梦想”在农村政策上所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4)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认为应拥有怎样的“中国梦”?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世界现代史综合题 世界近代史综合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二:“以铜为镜,可整正冠;以史做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知得失。朕常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材料三:“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材料四:“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请回答:
(1)材料中这几句话皆出自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之口,这位帝王是谁?他的统治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2)结合材料一,说说看这位君主意识到了什么问题?
(3)材料二中的“以史为镜”和“以人为镜”分别是什么含义?在他统治时期被重用的大臣有哪些?
(4)据材料三说明他“终日孜孜”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5)材料四说明这位君主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他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什么?写出他统治时期与西域和吐蕃友好往来的具体事例。

每个历史人物都是一本厚重的书,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谱写着美丽的篇章。读懂历史人物,并最终获得感悟和启示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学习完了一、二单元,相信同学们有许多感慨。特别是对教材上一些战争中为国牺牲的英雄都十分敬佩。请举出两例在一、二单元中你最敬佩(或喜爱)的人物,并说说他们对国家有什么伟大贡献。(4分,答人物及贡献即可)
(2)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历史伟人用他们睿智的眼光和非凡的创举。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请你简述其中一位人物对中国建设作出的的巨大贡献。(2分,只要求答贡献即可)
(3)无论是伟人还是凡人,他们的贡献都体现了共同的精神。请你说说在他们的贡献上体现了哪些共同精神?(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4)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自己发展。历史人物的贡献精神,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示?(4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太祖时,废丞相、撤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清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组成。军机处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
材料二“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等,遭到批斗、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到非法监禁,被迫害致死。
材料三“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只是乱了自己,因而始终没有也不可能由‘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在我国,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以后……虽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还没有最后完成。但革命的内容和方法已经同过去根本不同……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它对近代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什么现象?它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危害?(4分,列举出两例即可)
(3)材料三中“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文化大革命”的思想根源是什么?(4分,列举出两例即可)“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从这句话可知中国颁布第一部宪法的时间?
(4)依据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或启示)。

近代以来,面对外敌入侵,中华民族一直在探寻富民强国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材料二“一五计划”成了中国大工业的嚆(hāo)矢(注:因发射时声先于箭而到,故常用以比喻事物的开端),成了建设的象征,再次看到如此的奇迹还要再等上20年。
请回答:
(1)1949年10月1日,哪一事件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2)“一五”期间我国取得了怎样的成就?(4分,列举出两例即可)
(3)接下来,由于政治上的失误,使得“再次看到如此的奇迹还要再等上20年”,那么,政治上的失误指的是哪两件历史事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我国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在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土地政策,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请回答:
(1)小明设计了一张“建国以来土地政策和生产关系变化”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请你帮他补完未写出的A年代的一个阶段党和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措施。(2分)

(2)在党和国家土地政策的法规指导下,B阶段生产资料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出现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有哪些?(4分,列举出两例即可)
(4)结合本地情况,对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提一条合理化建议(4分,列举出两例即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