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主要说明了洋务运动( )
| A.增强了封建统治力量 |
|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 C.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 |
| D.抑制了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
有学者在叙述某段历史时说:“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一个重视枪杆,一个重视笔杆;一个擅长武斗,一个擅长文斗。”由此推断出该段历史属于
| A.抗日战争时期 | B.国民大革命时期 |
|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李明海认为:以自由主义为灵魂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之后不久,前后不到10年的时间,作为社会思潮主流的地位,就“早夭”给了“政党革命”。以下对新文化运动“早夭”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 |
| B.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思想界的冲击 |
| C.五四后政治斗争逐渐占据主流 |
| D.自由主义早已不合时宜 |
李鸿章在1865年谈到:“抑臣尤有所陈者,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逮其久,风气渐开,凡人心智慧之同,且将自发其复,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由此可知李鸿章
| A.仍没有摆脱“官府与民争利”的藩篱 |
| B.对民间资本的发展乐见其成 |
| C.认为西方仅军事技术占有优势 |
| D.主张政府要积极诱导民办工业发展 |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马库斯·图留斯·西塞罗在其《论共和国》中阐述道:“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对上述法治观理解最为确切的是
| A.“私法”之外自由民平等 | B.体现了一定的奴隶制民主 |
| C.野蛮的习惯法荡然无存 | D.废除贵族对法律的解释权 |
下图是唐代初期文物“敦煌张文信租田契”的抄件片段。据此可知当时
| A.土地租佃在全国普遍推广 | B.农耕经济开始向河西走廊扩展 |
| C.一些经济活动蕴含着契约意识 | D.均田制已经被迫彻底废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