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在实验中他边观察现象,边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实验时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___1标准大气压(选填“低于”、“等于”或“高于”)。水沸腾后,继续给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时间t/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温度t/℃ |
50 |
58 |
66 |
73 |
80 |
86 |
91 |
96 |
99 |
99 |
99 |
小洋和同学们通过暑期的勤工俭学为残疾人老王买了一辆电动轮椅。为了帮助老王正确使用,小洋研究了说明书,电动轮椅的原理简图如图所示。他了解到,操纵杆可操纵双刀双掷开关 以及滑动变阻器 的滑片 .前推操纵杆时轮椅慢慢前进,继续前推操纵杆时轮椅快速前进;后拉操纵杆时轮椅慢慢后退。蓄电池的电压 (保持不变), 为定值电阻。
(1)原理图中双刀双掷开关 中间的连接物(深色部分)为 (选填“导体”或“绝缘体” ;
(2)从原理图和以上描述可知,当开关接到 、 两个接线柱时,轮椅前进。若轮椅以 的速度匀速前进了 ,此过程中轮椅受到的平均阻力为 ,电池的输出功率为 ,求此过程中轮椅工作的效率;
(3)当轮椅后退时电动机的功率是 ,此时电流表示数为 ,求 的阻值。
某学习小组想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的小矿石的密度,他们手边只有以下器材:
天平一台,但没有砝码两个质量相近的烧杯量筒(其内径略小于矿石块的尺寸,无法将石块直接放入其中)
细线、滴管和足量的水(已知水的密度为 ,该小组利用上述器材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善方案。
实验方案(主要实验步骤)
(1)将两个烧杯分别放入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注入适量的水(保证后面的操作中水均不会从烧杯溢出),使天平平衡。如果在后面的步骤中要将矿石块放到左盘上的烧杯内,则对左盘烧杯的注水量还应有何要求: 。
(2)向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 。
(3)手提细线吊住矿石块,将它浸没在左盘的烧杯中,且不与烧杯接触,用滴管将量筒中的水滴入 盘的烧杯中,直到天平平衡。
(4)记下此时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 .矿石块所受浮力 。
(5) ,再用滴管将量筒中的水滴入右盘的烧杯中,直到天平平衡。
(6)记下量筒中最后剩余水的体积 。
(7)矿石块的密度 。
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为同学们提供了以下实验器材:
电源一个(电压
定值电阻 、 、
滑动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
电流表、电压表各1只,
开关1个、导线若干。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补充完整。
(2)某同学将 接入电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片 使电压表示数为 ,并记下此时电流表的示数;
(3)断开开关,更换电阻,先后将 、 接入电路进行实验,应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 (选填“ ”或“ ” ;当用 替换 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应向 端滑动(选填“ ”或“ ” 。
(4)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电阻 |
10 |
20 |
30 |
电流 |
0.30 |
0.15 |
0.10 |
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为: 。
你是如何从表中数据得出上述结论的? 。
下表是小利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液体压强规律时所测得的部分数据。
实验 次数 |
深度
|
橡皮膜在水 中的方向 |
形管左右液面 高度差△ |
1 |
3 |
朝上 |
2.6 |
2 |
6 |
朝上 |
5.4 |
3 |
9 |
朝上 |
8.2 |
4 |
9 |
朝下 |
8.0 |
5 |
9 |
朝左 |
8.2 |
6 |
9 |
朝右 |
8.2 |
(1)实验时通过观察 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实验所得的数据有一组是错误的,其实验序号为 。
(2)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得出结论:同种液体内部,深度越深,压强越大。请列举出一个与此相关的实例: 。
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准备如下器材:各种长度的蜡烛若干、平面镜一块、玻璃板一块、白纸一张(如图1所示)。
(1)平面 所选的器材是 (选填:平面镜、玻璃板)。小明把蜡烛 点燃放在 前面,再把其它各支蜡烛依次放在 后面适当位置,当某支蜡烛放在后面时,从前面看那支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一样。此时,后面的那支蜡烛与蜡烛 的大小关系是: 。小明测量两侧蜡烛到平面 的距离;再让蜡烛 远离 ,则后面的蜡烛要 (选填:远离、靠近) 才能再次看上去像被点燃了一样。
(2)多次观察及测量距离之后,小明同学得到初步结论是: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 。
(3)如图2甲所示,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 处;将平面镜平移至图2乙所示的位置时,硬币的成像情况是 (选填字母代号)。
.硬币成像在 处
.硬币成像在 处
.硬币成像在 处
.硬币无法通过平面镜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