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长江中下游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开发早期,稠密的 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 使人们 。这一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 。
(2)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拥有众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数码①表示的是 (商品粮基地),数码③是 (商品粮基地)。但这一地区,在农业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 平原和 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比不上 南部和 平原。
(3)位于长江下游的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 条件基础上,发展 耕作业,主要种植 ,此外,还有 、 等作物,一年 熟至 熟。
读下面三个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塔里木盆地水系图和该地区某地地形剖面图(下图)。塔里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
材料二:地震专家们认为,新疆南部山区百余年来多次发生7级以上的强震,这表明新疆所在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活动频繁,阿尔金山-西昆仑一带的地震发生较为频繁,能量释放已较充分,发生大震的可能性相对减弱;但新疆西南部地区的喀什-乌恰一带处于昆仑山与天山交会处,也是地震交会带,地形更为复杂。
材料三:冻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在初冬或冬末春初,当空中的雨落到近地面的物体和地面上时,立即凝结成冰,地面上也积了一层薄薄的冰,这就是冻雨。贵州是我国冻雨最严重的省区,下图是云贵高原冬季常见天气系统形势示意图。
(1)简述塔里木盆地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其主导区位因素。
(2)丙地区有部分荒地,有人建议可以开垦为耕地,你是否同意?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试解释塔里木盆地南部山区多地震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贵州省冻雨灾害的形成原因及其危害。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2007年,重庆钢铁公司启动了搬迁计划,整体从主城区搬迁到长寿新区。左图为“重庆市地形图”,右图是“重庆市主城区略图”。
(1)描述城市重庆市的地理位置。
(2)根据图中信息,说出长江AB河段较突出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3)简述重庆的地形对市区修建高架轨道环线的影响。
(4)说明2007年重钢搬迁对重庆主城区的积极意义。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I:某地区土地利用图。
材料II:该地区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左右不等。谷地夜雨多于日雨,夜雨占降水总量的80%以上。
(1)说出当地土地利用构成特点。
(2)分析(1)特点的形成原因。
(3)请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该河谷为什么夜雨较日雨多。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I:世界某区域图。
材料II:咸海在1960年为世界第四大湖,面积达6.8万平方公里、总水量1100立方千米,主要由阿姆河和锡尔河注入。从1960年后,大规模垦耕使咸海周边成为了世界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到1998年,咸海面积减少了近60%,总水量减少了80%。时至2007年,咸海面积只有最初面积的10%。2014年9月美国宇航局发布的一组卫星图片显示“咸海”已经消失。
材料III:棉花一生需水量以450mm-620mm为宜。根据有关研究,棉田在整个生育期约有2/3的水分消耗于蒸腾,1/3消耗于土地蒸发。
(1)分季节说出阿姆河与锡尔河的主要补给来源。
(2)分析1960年以来导致咸海逐渐消失的原因。
(3)推断咸海消失后可能给当地气候带来的影响。
(4)引地下水灌溉,古已有之。有人提议,用开采地下水替代引河水灌溉棉田,以解决“咸海”消失这一生态问题。你是否赞同?说明你的理由。
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降水分布示意图(单位:毫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板块构造理论,比较说明图中 C 、 D 两地区地质活动和地形特征的异同点。
(2)图中E河及支流冲积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简述其土地资源优势;现在为什么又要停止开发其荒地并且加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