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7月,李鸿章曾通过荒川己次表示将派遣自己的外交幕僚、记名海关道罗丰禄“到东京作为秘密特使与伊藤内阁总理联系”,以“安排如何就朝鲜问题开始谈判”。日本方面表示“也不特别反对罗来日本”。这说明
A.李鸿章在甲午战争前就有卖国的嫌疑 | B.两国可以用和平的方式解决朝鲜问题 |
C.李鸿章努力以谈判代替可能发生的战争 | D.两国都有通过谈判达成妥协的意愿 |
亚里士多德曾就雅典的民主政治如是说:“政治家所治理的人是自由人”,他们所执掌的权威为“平等的自由人之间所付托的权威”。由此可以看出()
A.雅典社会是人人平等的社会 |
B.雅典公民享有不少民主权利 |
C.雅典是一个高度自治、轮番而治的国家 |
D.雅典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国家 |
2010年9月30日《南方日报》刊文称:“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或主张,这就是()
A.有教无类 |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C.存天理,灭人欲 | D.经世致用 |
近年来,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学者张传玺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若以此为论文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论点是()
A.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总趋势 |
B.中国长期停滞于封建社会的重要政治原因 |
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 |
D.明朝设立内阁是封建主义君主专制的产物 |
中国古代文官政治确立后,形成许多文官派系,主要是因为有多种“谊”存在,如“姻谊”、“乡谊”、“年谊”等。其中“年谊”是指()
A.同年出生的举人或进士 |
B.同年为官的各官员 |
C.同年考中的举人或进士 |
D.同乡的举人或进士 |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A.兴起于重工业 | B.欧美国家间时发生 |
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 D.电力的广泛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