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要求
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实现“耕者有其田” ③取消一切私有财产 ④绝对平均主义理想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 |
下表为“1721——1820年清代刑部档案中农村雇工案件统计表”,该统计表反应了
| 年代 |
案件总数 |
长工案件 |
短工案件 |
|
| 雍正 |
1721—1740 |
40 |
19 |
21 |
| 乾隆 |
1741—1760 |
81 |
37 |
44 |
| 1761—1780 |
93 |
43 |
50 |
|
| 1781—1800 |
131 |
48 |
83 |
|
| 嘉庆 |
1801—1820 |
283 |
107 |
176 |
表 1721——1820年清代刑部档案中农村雇工案件统计
A.鸦片战争前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B.雇工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
C.农村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D.农业的雇工现象进一步发展
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前期的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人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推行 |
|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
| C.鸦片走私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
| D.英国加紧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
明代一些名门望族的家训中出现以下说法:“男子要以治生为急,农工商贾之间务执一业”,“民家常业,不出农商”。这反映出
|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 |
| B.纲常礼教的愈趋严苛 |
| C.当时社会在抑商问题上有松动倾向 |
| D.农耕经济衰退导致人们就业艰难 |
某班探究课在讨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影响因素时,一位同学出示了以下图片,他想说明的观点应是 ()
| A.忠孝观念渊远流长 | B.小农经济具有不稳定性 |
| C.重农抑商观念根深蒂固 | D.海外贸易交通艰难 |
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
| 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