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图片,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不准确的一组是
A.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 |
B.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
C.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
D.从法律上宣告封建制度的灭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成就 |
下图为某一时期我国连续五年的炼钢指标图,出现图中数据最有可能是因为
A.“一五计划”的实施 | B.“三大改造”的完成 |
C.“左”倾错误的影响 | D.“改革开放”的成果 |
下图所示读物最初于1897年12月刊出,20世纪初,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铅印本,一共印刷了二十版,知识分子争相传阅。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维新变法思潮成为时代主流 | B.中国民众已普遍接受进化论 |
C.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 | D.严复成为读书人心目中楷模 |
截至1894年,外资在华企业不过一百余个,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2800万元。而到了1894年至1914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1106万美元,较1894年前工业投资扩张了近8倍。(徐继玲《近代德国在华企业投资述略》)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 B.工业革命的推动 |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D.列强侵华方式的转变 |
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72年成立的轮船招商局提出“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实质上反映了晚清时期
A.人们已认识到发展近代海军的重要性 | B.海运逐渐取代河运成为重要运输通道 |
C.国人海洋领土观念和海权意识的增强 | D.中国传统交通运输业开始向近代转变 |
袁昶《乱中日记残稿》“顺(天府)属州县中穷民,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约四万余人。”材料反映铁路的修筑
A.阻碍当地经济发展 | B.利于反抗外国侵略 |
C.促进社会经济转型 | D.改变传统就业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