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1885~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
年份 |
总额(千两) |
田赋(%) |
厘金(商业税)(%) |
关税(%) |
1885 |
78276 |
38.6 |
17.9 |
18.8 |
1887 |
85787 |
36.4 |
19.6 |
24.3 |
1889 |
86187 |
35.5 |
17.4 |
25.7 |
1891 |
95394 |
33.4 |
17.1 |
25.1 |
1892 |
88816 |
35.2 |
17.2 |
26. 0 |
表1反映了这一时期
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 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
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 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
蒋廷黻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这反映了作者
A.寻求解读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理由 |
B.探索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 |
C.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 |
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 |
下列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a处:秦朝结束分裂局面,实现思想大一统 |
B.b处:西汉儒学糅合了法家、道家和墨家思想 |
C.c处:魏晋南北朝隋唐逐渐走向“三教合一” |
D.d处:明清活跃儒家思想的推动 |
走一个圆场就代表着“人行千里路”,来一个趟马就象征着“马过万重山”,……手持一把扇子就象征闲散之人,握着马鞭就代表马存在,穿红绿蟒就是在宫廷或富贵人家……。这种表现形式属于
A.小说 | B.戏曲 | C.说书 | D.绘画 |
《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如下图所示)。这一体制
A.吸取秦朝教训,否定了郡县制度 |
B.巩固专制统治,有利于加强皇权 |
C.王国相对独立,威胁了中央集权 |
D.管理体系多样,发展了中央集权制度 |
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整体寓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由此可以得出
A.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 | B.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 |
C.重农抑商一直是中国传统农业政策 | D.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