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探究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装置:

填写所示仪器名称A          
(2)实验步骤:
连接仪器、_____________、加药品后,打开a、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
(3)问题探究:(已知酸性强弱:亚硫酸>碳酸)
①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装置E中足量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                                  。
②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的实验现象是                  
③依据试管D中的实验现象,能否证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____。(填“能”或“否”),原因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实验室里需要纯净的氯化钠溶液,但手边只有混有硫酸钠、碳酸氢铵的氯化钠。某学生设计了如下方案:

如果此方案正确,那么:
(1)操作①可选择_____或_____仪器。
(2)操作②是否可改为加硝酸钡溶液?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行操作②后,如何判断SO已除尽,方法是__________。
(4)操作③的目的是_________,为什么不先过滤后加碳酸钠溶液?理由是________。
(5)操作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实验操作中,不慎将手指划破,这时可从急救箱中取FeCl3溶液止血,其原理是
⑵今有两瓶标签模糊不清,只知道分别盛有淀粉溶液和氯化钠溶液,试用多种方法对其鉴别。

CuSO4∙5H2O是铜的重要化合物,有着广泛的应用。CuSO4∙5H2O的实验室制法如下:
Ⅰ.实验室用含有杂质(FeO、Fe2O3)的废CuO制备胆矾晶体经历下列过程(Fe3在pH=5时已完全沉淀)

回答下列问题:
⑴用98%的浓硫酸配制溶解所用的4.5 mol∙L1的稀硫酸,只需种玻璃仪器
⑵步骤②目的是将溶液Ⅰ中的Fe2充分转化成Fe3,实验操作是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⑶如何证明Fe2已经充分转化?
⑷步骤④之后的实验操作是,所需仪器是铁架台(带铁圈)、
及抽滤装置。
Ⅱ.实验室用铜粉制备的CuSO4∙5H2O流程图如下: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⑴理论上,为了制得纯净的CuSO4·5H2O晶体,需要消耗稀硫酸、稀硝酸溶质物质的量之比为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⑵实际制得的胆矾晶体中还是含有一些杂质,通常采用法提纯。
⑶实际生产过程中对所加稀硝酸的浓度控制要求比较高,通常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来滴定。滴定过程中若用酚酞作指示剂,终点现象是

请在图中画出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随所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的变化的曲线图(要求过A点)。

⑷上述使用的标准氢氧化钠溶液已经通过基准物质的标定。下列物质中通常可用来标定碱液的基准物质是

A.醋酸 B.草酸 C.苯甲酸 D.苯酚

(本题共12分)
下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丁烷裂解的实验流程。(注:CuO能将烃氧化成CO2和H2O,G后面装置与答题无关,省略铁架台等。)按下图连好装置后,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有:①给D、G装置加热;②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③排出装置中的空气等……

(1)这三步操作的先后顺序依次是(写编号);
(2)简要说明排空气的方法和证明空气已排尽的方法
(3)B装置所起的作用是
(4)假定丁烷按C4H10→C2H6+C2H4和C4H10→CH4+C3H6的方式完全裂解,当(E+F)装置的总质量比反应前增加了0.7g,G装置的质量减少了1.76g,则丁烷的裂解产物中,甲烷与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假定流经D、G装置中的气体能完全反应)
若对E装置中的混合物再按以下流程实验:

(5)分离操作Ⅰ和Ⅱ的名称分别是:Ⅰ,Na2SO3溶液的作用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6)D的结构简式是

(本题共12分)
某化学课外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图中箭头表示气体流向。A表示一种纯净、干燥的气体,B是另一种气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装置己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实验中所用的药品和干燥剂只能从下列物质中选取:Na2CO3、NaHCO3、MnO2、Na2O2、NaCl、无水CaCl2 、NH4HCO3、碱石灰等固体和蒸馏水。

根据图中装置和反应现象请回答:
(1)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丁中的干燥剂应选 ________,不选另一种干燥剂的由
(3)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戊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是________(吸热、放热)反应,能证明你的判断的现象是
(5)当己中充满红棕色气体后,停止给丙加热,并关闭a、b两个活塞,若将己浸入冰水中,则已中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