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撬动人民幸福的支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年来,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就业优先战略,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成为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2007年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就业促进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和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体系,今年一月,国务院批转了七部委联合制定的《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确定了“十二五时期促进就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就具体实施作出了详细部署,明确了各级政府的相关责任”。
(1)联系材料一,运用政治常识,说明党和国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依据。
材料二:“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预期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同期,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年均2500万人,比“十一五”时期的年均数多100万人,年均岗位缺口1300万以上,还有1亿多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此外,在人力资源市场上还存在着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劳动力供给与企业用工需求不相匹配的矛盾。
(2)联系材料一,运用经济常识解读材料二和上图,并提出政府解决其中所反映问题的基本思路
材料一: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指出,人民政协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充分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重要贡献。
材料二:2009年3月5日,温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他从三个方面总结了2008年来的主要工作,并就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必须把握以下原则: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谐。其中把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今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政治常识道理?
(2)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政府为什么要重视民生问题?
(3)民生问题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短板”。从哲学上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4)请你从经济常识角度给政府提出一些建议,使政府更好地实施民生新政。
材料一: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6%以内;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4%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指出:提出8%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综合考虑了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要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就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只要政策对头,措施得当,落实有力,就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1)《政府工作报告》的上述内容是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2)运用主观能动性的知识,分析“政策对头、措施得当、落实有力”体现的哲理。
(3)运用经济学知识,请你为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出至少3条建议。
党的十七大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赋予经济发展更加丰富的内涵。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1)、上述材料显示了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哪些主要信息?
(2)、请结合材料分析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是如何体现实践决定认识的观点的?
“身价不是从学历中来,而是从学问中来;不是从资历中来,而是从能力中来;不是从索取中来,而是从奉献中来。”这是全国劳模、上海“智慧工人”李斌经历的真实写照,李斌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专家型工人也反映了市场经济对于各类人才的渴求。
李斌的成才经历反映了市场经济对人才的哪些要求?
高中生是重要的消费群体,在目前居民消费价格总平持续攀升的情况下,如何科学合理消费变得越来越重要。某班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围绕“合理消费”的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第一小组的同学调查了本校同学对目前消费的看法。
甲说:“现在物价涨幅那么大,以后还不知能长到什么程度,有钱就赶快花。”
乙说:“物价上涨已经使得人们手中的钱无形中贬值了,现在更不能消费。”
丙说:“消费需要考虑自己的收入情况和需要,不能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1)如果该班邀请你参加讨化,请结合《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别对三位同学的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第二小组在社会调查中发现,若干年前,人们普遍存在“闲时吃稀,忙时吃干”“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观念。然而,社会的高速发展却以无法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们消费观念不断更新。“吃饭追求营养,穿衣追求时尚,精神追求愉悦、享受”已为更多人所赏识。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人们观念变化的原因。
第三小组在调查中发现,二战后到上世纪70年代初,西方曾经形成了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三高”发燕尾服模式,给全球资源、环境带来极大压力。当前,随着我国人中的增长和消费的升级,如何造就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模式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3)请你为消费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两条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