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沙皇政府1649年通过的《法律大全》明确宣布,地主有权以1626年编纂的土地财产登记簿或1646~1647年的人口调查表为依据,无限期地追捕逃亡者,所有逃亡农民不论逃亡时间多久,都要连同他们的家庭、财产一起返回并定居在原来的地主领地里。这一规定(  )
①反映了农民被奴役的程度日益加深  ②说明了农奴是地主的私有财产
③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制的地位      ④标志着俄国农奴制度最后确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下面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高层政区



行省
布政使司

统县政区



路、府、州
府、直隶州/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州、县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C.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

A.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
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

历史文献记载:周初定贵族墓葬列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考古发掘:湖北随县曾侯乙(公元前475年——433年)墓,挖掘出了九鼎。对材料的解读最合理的是

A.历史文献记载是可信的,推测考古发掘出的曾侯乙应该是周代某位天子。
B.考古发掘实物是可信的,推测历史文献记载的周初“列鼎制度”是假的。
C.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都可信,推测出周天子在战国时期改革了列鼎制度。
D.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都可信,推测出战国初曾侯乙僭越了传统礼乐制度。

那场冲突虽然最终以苏美两国的妥协而告结束,但它对各国政府和人民造成了普遍的震撼,引起了人们对核战争危险的极大关注。研究发现,当事国在冲突前后所作出的决定,都是由于错误的信息、错误的判断和错误的考虑而误入歧途。“那场冲突”是指( )

A.古巴导弹危机 B.越南战争
C.朝鲜战争 D.柏林危机

《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中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 )

A.不结盟运动 B.美、日、欧三足鼎立
C.苏联解体 D.中国开展多边外交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