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他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量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发展“循环经济”是如何体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尊重规律客观性的关系的?
在浙江发展的过程中,浙江各级政府尊重广大群众的意愿和首创精神。总的来说,与许多省份相比,浙江的行政干预不仅较为克制,而且更有选择性,注重发挥民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凡是民间力量能做的事,政府放手和发动老百姓去做;凡是依靠市场机制能解决的事,政府尽可能做到不越俎代庖。对于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暂时看不准或有争议的,不急于下结论;看准了的,则积极加以总结肯定,予以大胆推广。
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知识,分析浙江省政府对待“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的态度的正确性。(16分)
文化具有特定的教育和感化功能,可以帮助人们坚定信念。正如毛泽东同志谈到的:文艺工作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肩负着很重要的任务和崇高的职责。我们的文艺创作,总的来说,是要促使人们振奋精神,鼓舞斗志,培养和陶冶人们的高尚情操,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当然,也要给我们在工作之余带来欢乐,自觉抵制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侵蚀。
结合材料,从意识作用的角度谈谈你对文化特有功能的认识。(12分)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本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中国民族问题的解决之路——民族区域自治。60年来,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指引下,我国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艰苦奋斗,实现了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发展和深刻变革。
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是如何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
甲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水构成的”;乙认为,“自然是绝对理念的外化,社会是绝对精神的体现”。
(1)甲、乙两人的观点分别属于哪两种哲学阵营?
(2)乙所在的哲学阵营可以划分为哪两种形态?基本观点各是什么?
(3)两大阵营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海尔电器2008年比较2007年下降约11.6%。2009
年,海尔集团迎难而上,在危机中,通过产品、商业模式和经营机制三大创新,实现了企业的战略转型。海尔制定了“海外市场要升级、中国市场要深入”的发展战略:在国内市抓住“家电下乡”机遇,针对消费者的特殊需求,开拓农村市场;在海外市场,新“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思路,提升高端品牌形象。这一战略使海尔经营业绩有了持续提升。
联系材料,运用发展和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海尔的成功对我国企业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