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
①细菌一直名声不佳,但对于细菌家族的杰出成员地杆菌,人们却应当刮目相看。这些只有千分之一毫米长的清洁工挥舞着细长的“毛发”,能把溶解在水里的铀清除掉。这意味着,这类细菌有潜力用于核污染的生物治理。
②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杰玛•雷格拉猜测,这些细菌外面的细长丝状物——菌毛,可能是清除核污染的关键。这些由蛋白质组成的菌毛能够导电。“我们的研究表明地杆菌菌毛是减少铀放射性物质的主要催化剂。实质上,它们所做的,就是以天然方式电镀铀,有效固定放射性物质,并防止它进入地下水层。此外,菌毛还能为地杆菌形成遮蔽,从而保证地杆菌能进入有毒环境工作,”雷格拉说,“这种方法理论上也适用于其他一些金属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包括锝、钚和钴等。”
③雷格拉与同事用硫还原地杆菌,培育出因缺乏某种基因而不能产生菌毛的菌株,将之与能正常产生菌毛的菌株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菌毛大大增强了细菌清除铀污染的能力。如果没有菌毛,铀的还原反应是在细菌内部进行的,会伤害到细菌自身;而有菌毛时,大部分反应围绕着菌毛完成,不仅扩大了反应过程中可用于电子传输的空间,还拉远了铀与细菌的距离,提高细菌的安全性。研究人员用一种荧光染料测量了地杆菌细胞的呼吸酶在接触铀之后的活性。结果显示,有菌毛的细菌呼吸酶活性更高,因而生存能力更强。有菌毛的菌株在接触铀之后还能恢复过来,并且比没有菌毛的菌株生长更快。第①自然段中划线词“挥舞”有什么作用?
答: 第③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4题。(8 分)
旁观自己
孙君飞
①“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这句话我很早就熟悉,也从来没有多想过什么,后来读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就常常会这样想:迷就迷吧,谁让自己是“当局者”和“身在此山中”呢?
②但又想:人确实很难做到时时事事完全清醒理智,但如果我们能跳出自己的“局”,自己旁观自己,也许就可以多一些清醒,少一些迷茫、糊涂甚至迷失。
③为什么我们需要旁观自己呢?累是自己的,愁是自己的,伤是自己的,自己怎么能够置身事外?自己承受的、感受的、接受的,别人既不能替,自己也不能逃避,只有勇敢面对,所有问题都由自己扛;人生随时都会碰到新的问题,每个人也并不是都很幸运,身边时刻站着旁观者,随时为你指点迷津,这时候,就需要自己当自己的旁观者,以另外一种心态、心情、心智来看待自己,哪怕换一种角度、眼光或思路也成;况且自己旁观自己可能比他人看得更清想得更明,因为只有自己才更知道自己所面对事情的来龙去脉和不为外人知道的秘密,旁观、反观、内观起来更方便更真实。所以,我们必须学会自己陪伴和旁观自己,而不应以“当局者迷”为借口,失去再思考、再寻觅、再担当的勇气和智力。
④那么,我们怎样旁观自己呢?我们可以先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梳理清楚,然后把自己当他人,以他人之目光和他人之心智,理智地来看来想自己面临的一切。
⑤“当局者迷”,其实也是迷在自我,迷在内心。而旁观自己,也就是自己在陪伴自己,自己在帮助自己,自己在提升自己。做到旁观自己,当问题、挫折、痛苦甚至不幸降临时,我们就有可能做到虽然“身在此山中”,也能看清“庐山真面目”。(有删改).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为什么我们需要旁观自己;解决问题(结论):。
.阅读第③段, 根据原文分点概述我们需要“旁观自己”的原因。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2 题(7 分)
人造的树叶会发电
郭雅婧
这恐怕是世界上最为奇怪的树叶了:它没有粗细不等的叶脉,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电子元件;它也没有心形、扇形或是菱形这样的形状,而是像一张单薄的扑克牌;甚至于,它连普通树叶常见的颜色都没有,看上去就像一块亮晶晶的遮光板。但它却能像树叶那样进行光合作用。一片人造叶子被放入3.7升水中,在阳光下迅速地产生了相当于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家庭一天的能源需求。
事实上,人造叶子是一个技术概念,并不专指某一片叶子。这种技术主要是模拟真实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用人工材料制成小巧轻薄的片状,浸泡在水中,经过太阳光的照射,水被分解为氧气和氢气,这些气体储存起来可用于发电。所谓的“叶子”,只是一块高级的太阳能电池。
一直以来,人们都在寻求利用“不需要付费”的太阳能源,然而捕获并使用太阳能却需要耗费很大的财力,这让很多在太阳能上动脑筋的人望而却步。传统的太阳能电池板造价并不昂贵,它的大部分开销都在于布线,而人造叶子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同传统太阳能电池板一样,人工叶子的基础材料依然是硅,只不过运用的是三结非晶硅。虽然在转换效率上不如传统的晶体硅,但这种非晶硅价格低廉、耗能少,更利于推广。同时,叠层的设计将非晶硅分子用磷酸盐加以固定,使它们就像是捆在一架车上的几匹马,不但保证了分解水时所需要的能量,还使其更加具有稳定性。
更令学界关注的是“穿”在硅外面的催化剂。催化剂使硅板不再像普通太阳能电池那样依靠电线工作,反应速度和强度大大提高。在过去,催化剂大多采用的是锰基。目前,采用钴等作为催化剂,相比于需要不断修复和代谢的锰基,钴等有强大的“自组装”能力,它能让自己分分合合,不需要再加入额外的材料。这弥补了20多年前第一片“人造叶子”的先天不足。据说,这样的一片“人造叶子”的光合效率大约是自然树叶的10倍。用钴、镍等元素作为催化剂,不但解决了稳定性的问题,还因为廉价而有了投入商业用途的可能。
如今,这个梦想似乎近在咫尺,但还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目前,人造叶子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捕捉氧气和氢气并储存它们,以备在没有阳光时使用。(有删改).下列关于“人造树叶”的表述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A.造价并不昂贵,而且省去了传统太阳能电池板布线的费用,便于商业推广。 |
B.价格低廉,耗能少,稳定性较强。 |
C.和普通太阳能电池相比,它的反应速度和强度大大提高了。 |
D.容易捕捉氧气和氢气并储存它们,以备在没有阳光时使用。 |
.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分析它的作用。
现代文阅读(共14分)
那年冬天好大雪
腊月里,冬天像是一台年久失修的鼓风机,把粗糙的北风吹得没完没了。
我们裹着棉衣或棉被在刚盖好的大楼里抽烟、打扑克。我们在等着工头回来发工钱。出来半年了,我们才领到了三个月的工钱。工头说他也没拿到钱,要找开发商去要。他开着轿车出去了几天了,眼下风还没有把他给吹回来。我们只管等,这种情况见多了,除了等我们想不到别的办法。
下午,胡小兵正在那边打扑克,突然披着他的破被子凑到我身边,递给我一支烟,说:“叔,抽支烟!”我说我自己有。胡小兵硬是塞给我,还给我点着了。胡小兵今年才跟他爹出来。几个月前,他爹从脚手架上掉了下来,摔坏了腿,回家了。我想这小子,可能有什么事。我抽了一口,说:“有啥事?”胡小兵嘿嘿一笑,说“没事”。
我拿出自己的半瓶酒,说:“来一口?”胡小兵还是嘿嘿笑着,接过去,咕咚灌了一大口。我也喝了一口,胸口立即暖烘烘的。在这冰冷的城市、冰凉的大楼里,要是没有一口酒,我怕自己会冻僵。胡小兵喝过酒,脸色通红地说:“叔,我爹的腿不行了。当初以为是小事,可后来加重了。”我不知说什么。胡小兵又给自己灌了一口,说:“上个月我给娘打电话说给她寄一千块的,可那天我把准备好的钱给糟蹋了。”
⑤“怎么弄的?”我问。
⑥“几个哥们儿在一块玩牌输掉了一半——我本来想捞点,多给家寄点的。”胡小兵通红的脸上滚动着几滴泪珠,“现在我就剩五百了,我给娘说过要给家寄一千的。我怎么凑也得凑够一千块。”
⑦我口袋里也没有几个子儿。家里老老小小的,都张着嘴等我一个人喂呢!虽说我和胡小兵是老乡,可挣的都是血汗钱。
⑧我吞吞吐吐地说,自己口袋里没有钱了,都寄给家了。胡小兵盯着我,说:“叔,就借一百,等发了工钱就还你!要是工头不回来,侄儿明年出来的第一张钱就还给叔!”
⑨胡小兵几乎是一字一顿地说的。屋子里的人都不再乱哄哄的嚷嚷,而是把注意力都送给了我和胡小兵。那时,屋内寂静无比,楼外是北风疯狂的尖唳。
⑩我顿时感到尴尬万分。胡小兵脸上挂着的泪珠令我不忍再看。我翻了几层衣服,掏出两张藏好的百元票子,说:“侄儿,拿上,什么时候说还钱我就不再搭理你!”我说完,有些手足无措,夺过酒瓶一气喝干了。
11“胡小兵,还差多少呢?”突然有人问。胡小兵哽咽着说:“三百。”
12“既然答应过给娘寄一千的,就不能寄五百,差多少我们给你凑齐!别嫌少,拿上这五十吧!”一只只粗糙皲裂的手伸进了口袋。一张张皱巴巴的人民币塞进了胡小兵的手里。胡小兵流着鼻涕,不住地说着谢谢。
13我的鼻子酸酸的,出来半年我鼻子还没这么酸过。我朝窗外瞟去一眼,看见了随风飞舞的雪花。我说,北风得了势了,把大雪也叫出来了。我在外跑了几年了,从来没见过那么大的雪。雪片似乎把所有的大楼都塞满了。我们一屋子人都挤到窗户旁,争着看大雪。不时有人说:“也不知道咱们家里现在下雪了没?”“咱家的雪肯定比这里的要大得多!”
14那年,我们没有等到工头回来,就一起卷起铺盖奔向火车站了。坐在火车上,仍然看得见窗外的雪片追逐着火车飘飞。
(作者:连俊成摘自2011年第11期).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具体含义。
⑴我抽了一口,说:“有啥事?”胡小兵嘿嘿一笑,说“没事”。
⑵胡小兵又给自己灌了一口,说:“上个月我给娘打电话说给她寄一千块的,可那天我把准备好的钱给糟蹋了。”.第⑨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按照示例,概括“我”借钱给胡小兵过程中的态度变化。
|
|
说明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8分)
人与那种动物气味相投?
人是高级动物,那么,人的气味与哪种动物最相似?有人会说,这问题很简单,人是从猴子进化而来的,自然与猴子的气味最相似。真是这样的吗?现在正确答案似乎是,人与鸟类才是气味相投。
传播西尼罗病毒的蚊子最喜欢叮咬的鸟类迁徙之后,它们就开始叮咬人类了。现在研究人员认为:人类和鸟类都散发出一种相同的对蚊子极具诱惑力的气味。
为了找到叮咬对象,蚊子需要感知温度、二氧化碳、湿度和某种特定的挥发性化学物质。蚊子的种类不同,所利用的线索也不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昆虫学家沃尔特?利尔和蔡纽拉伯丁?赛德想了解到底是什么引诱了致倦库蚊,这种蚊子有一个大家更为熟悉的名字——“南方库蚊”。南方库蚊尽管不是唯一携带西尼罗病毒的蚊种,但却是这种病毒的主要携带者。西尼罗热是一种病毒引起的疾病,1 9 9 9年从中东地区传入纽约市,现已在北美地区广泛地传播开来。西尼罗病毒主要是给鸟类种群造成了灾难,但是当人类被蚊子咬过以后,也会感染病毒。症状从发烧、头痛到昏迷、瘫痪等,各不相同。2008年,美国有44名病人死于这种病毒。
利尔和赛德选择了来自不同种族背景的16个人,从这些人的前臂提取了气味混合物,然后对混合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与此同时,他们对来自鸽子和小鸡的气味混合物也进行了分析,鸽子和小鸡是南方库蚊喜欢叮咬的两种动物。结果发现,在人类气味中占主导地位的4种成分中,有一种叫做壬醛,不知何故,这种成分在鸽子和小鸡的气味采样中也占有很高的浓度。鸽子和小鸡是南方库蚊喜欢叮咬的两种动物。
紧接着,研究人员测试了蚊子嗅觉受体(或称为嗅觉感受器)中的神经细胞对壬醛是否有反应。结果他们发现,在蚊子的1300个嗅觉感受器中,这种化合物能够激发半数以上的嗅觉感受器发生强烈的反应。这说明壬醛分子掌控着蚊子的行为。最后,两位科学家对蚊子是否会真正为壬醛所吸引进行了测试。在诱捕蚊子的装置中添加了壬醛之后,南方库蚊的捕捉量增加了约50%。
利尔说,这些发现有助于说明为什么西尼罗热可以轻而易举地从鸟类传播到人类。这些发现还具有切合实际的用途。结合某些设计上的改进,壬醛或许会使蚊子诱捕器变得非常高效,可以成为与蚊子作斗争的新武器。以上结果表明,人类与鸟类的气味比较相投。
选自《百科知识》2010年第二期,有删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一项是()
A.人类和鸟类都散发出一种相同的对蚊子极具诱惑力的气味。 |
B.1999年,这种疾病从中东地区传入纽约市,现已在北美地区广泛地传播开来。 |
C.2008年,美国有44名病人死于这种病毒感染的疾病。 |
D.结合某些设计上的改进,壬醛或许会使蚊子诱捕器变得非常高效,可以成为与蚊子作斗争的新武器。 |
.本文运用的说明顺序准确的一项是()
A.时间顺序 | B.因果顺序 | C.逻辑顺序 | D.空间顺序 |
.根据文意,下列与蚊子相关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在诱捕蚊子的装置中添加了壬醛之后,南方库蚊的捕捉量增加了约50﹪,这种装置将大有市场。 |
B.不同种类的蚊子叮咬人根据的是:温度、二氧化碳、湿度和某种特定的挥发性物质。 |
C.被携带西尼罗病毒的蚊子叮咬之后,人会感染病毒,产生发烧、头痛、瘫痪等症状,严重的还会死亡。 |
D.科学家研究人类和鸟类气味是否相投的目的,是为了弄清蚊子传播西尼罗热的原因。 |
.下列表述与本文内容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南方库蚊是西尼罗病毒的主要携带者,这种病毒给人类造成了灭绝性的灾难。 |
B.科学家研究发现,在人类气味中有占主导地位的4种成分,其中有一种叫壬醛。 |
C.经测试,在蚊子的嗅觉感应器中的1300个神经细胞有半数以上对壬醛有强烈的反应。 |
D.西尼罗病毒从鸟类传染给人类的原因是它们都有某种特定的挥发性化学物质——壬醛。 |
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
别踩疼了雪
⑴我和女儿在焦急地等待一场雪的降临。
⑵雪,只在女儿的童话和梦境里飘过。我一直这样认为:没有触摸过雪花的女孩,永远也做不了高贵的公主。我领她到雪的故乡来,就是要让她看看雪是怎样把人间装扮成宫殿,把人装扮成天使的。
⑶带女儿来北方,就是为了让她看雪。因为我无法为她描述雪的样子,而她又是那么渴望看到它。
⑷雪开始零星地飘起来,我和女儿激动得手舞足蹈!
⑸它多美啊,轻盈、飘逸、纯洁,让人爱不释手。
⑹女儿伸开手掌,发现我们的手掌虽可以接住雪花,但雪花却无法随我们的爱意长时间停留。它只亭亭玉立了那么一会儿,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⑺但女儿并没有收拢她的手掌,她依然执著地积攒着手中的白色花瓣。雪渐渐大了些,女儿小心翼翼地捧着她的雪花,她说把它带回去,在妈妈的坟墓旁边堆一个大大的雪人。
⑻女儿的话触动了我。原来,女儿一直嚷嚷着要来北方看雪,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她的妈妈。
⑼我不忍提醒她,我们永远也无法将雪花运到南方去。我总是提醒自己: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
⑽女儿没有见过她的妈妈,在她出生的那一刻,她的妈妈便因为难产离开了我们。仿佛一切都有预感一样,在妻子的日记里,我看到了她写给自己未出生的孩子的信。她说:即使有一天她离开了人世,她的魂魄依然围绕在孩子的身边,春天就是她早上第一缕吻着孩子脸颊的阳光,夏天她就是那大树底下的阴凉,秋天她就会变成一朵朵云彩,冬天的时候她就会变成雪花……
⑾每当女儿问我她的妈妈在哪里的时候,我就会对她说,你妈妈离开这个世界了,
但她爱我们。春天的晨光,夏天的绿荫,秋天的云朵,冬天的雪花,这些都是你妈妈变的,她一刻也没离开我们。女儿记住了我的话。在春天,总是太阳刚一露头就醒了,她说妈妈在唤她起床了;夏天,她总是习惯把书桌搬到那棵大树底下去做作业;在秋天,她总是趴在窗台上,托腮凝望天上的云。我知道,她那颗小小的心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母亲。
⑿可在冬天的时候她找不到与母亲的联系了,因为南方没有雪。
⒀这就是她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啊!
⒁雪花在天空舞蹈!
⒂天空阴暗得仿佛是大地,大地晶莹得仿佛是天空。
⒃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
⒄第二天清晨,女儿轻轻推开门,小心翼翼地踩出了一行小脚印,她对我说:“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⒅那一刻,我看到的世界全都是洁白的,包括人的心灵。
(选自《今日教育》)、阅读全文,说说女儿为什么要到北方去看雪?
、品味语言。
①分别品味第⑼段和第⒄段划横线句子加点的词“踩疼”不同的表达效果。
②选文第⒃段划线句子“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有什么深刻含义?(3)、联系全文,说说“雪”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选文第⑽段是妈妈写给女儿的一封信。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也有一位母亲给孩子留下了短信。这位母亲双膝跪地、双手撑地,
用脊梁为她三四个月的孩子挡住了垮塌的房屋。在离世前她用手机给孩子留下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读了这两位母亲的信,你有什么感受?请联系自己生活体验回答。(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