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货币最早是以足值的金属货币形式出现的。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流通中产生了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并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
①纸币容易产生,且同样具有充当贮藏手段的职能
②使用纸币能够有效降低货币制作成本
③纸币的使用范围更广
④纸币同样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货币政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若1双皮鞋=2件上衣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1倍,而生产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一半,那么1双皮鞋可以换 ()

A.1件上衣 B.4件上衣 C.8件上衣 D.16件上衣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已经形成数量最多、比例最大的企业群体,其投资已超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50%,提供了城镇75%以上的就业岗位,对国家财政收入的贡献份额不断加大。上述材料表明()
①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②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实现了平等
④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A.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③

中国从昔日的“自行车王国”一夜之间变身为“汽车生产王国”,而且已成为世界重要的消费国,汽车的更新换代,新能源汽车产品出现将迎来中国式的消费高峰,这表明 ()

A.生产是消费的动力和最终目的 B.新的消费热点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C.生产决定着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D.消费方式调节生产方式的转变

民政部会同发改委、财政部、统计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制定和调整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建立和完善城乡低保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并随当地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定期调整。上述机制建立的依据是()
①居民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
③消除贫富差距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④高标准的社会保障是提高生活水平的主要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全球主要农产品价格连续多月上涨。农产品价格上涨()
①会带动以玉米、大豆等为原材料的生物能源需求增长
②将带动相关商品价格上涨
③会刺激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④将大幅减少居民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