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舍右邻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B农村经营方式的变化
C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D 大家伙对他的背叛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谈到雅典的现状时说:“所有这一切总起来使得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从该谈话中可看出他
A.推崇民主制度 | B.认为雅典民主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
C.欣赏僭主政治 | D.认为雅典政治受到人性的负面影响 |
钱基博先生说:“就耳目所睹记,语言文章之工,合于逻辑者,无有逾于八股文者也! ”“章炳麟与人论文,以为严复气体比于制举;而胡适论梁启超之文,亦称蜕自八股。斯不愧知言之士已!”这两句话
A.直接肯定了八股文的积极作用 | B.间接批判了四书五经的消极作用 |
C.直接肯定了梁启超的政治主张 | D.间接批判了维新变法的不彻底性 |
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认为德性的根据在于知识,有知识就有德性。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认为德性的根据在于“良知”,良知是是非善恶的标准。以下评述准确的是
A.都强调知识在美德形成中的主导性 | B.都坚持德性在政治活动中的关键性 |
C.都遵循逻辑在理论体系中的建构性 | D.都重视道德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 |
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迅速崛起。“士与一般社会成员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他们往往能超越个人经济地位和阶级背景的狭隘限制, 从社会进步、国家兴旺、民众富足的宏观角度和长远目标上思考政治人生。”以下言论不能充分体现该观点的是
A.士有怀居,不足以为士也 | B.士可杀不可辱 |
C.士志于道 | D.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指出:“我们必须抛弃自己的幻觉,即某个特定的国家、文明和宗教,原因恰好属于我们自身,便把它当成中心并以为它比其他文明要优越。”对这一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历史研究要尊重人类不同文明成果 | B.历史研究没有固定的中心 |
C.历史研究要不断创新 | D.世界上没有优越的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