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它指的是( )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
③发展乡镇企业 ④ 外出打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下图是“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统计图”,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日德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超过美国 |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
C.经济多极化格局趋于成型 |
D.战后经济危机重创了美国工农业生产 |
下表为1890—1933城市人口(以百万计)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统计表,依据此表分析最准确的是
国家 |
1890 |
1900 |
1910 |
1920 |
19 33 |
英国 |
11.2 (29.9%) |
13.5 (32.8%) |
15.3 (34.9%) |
16.6 (37.3%) |
18.7 (39.2%) |
美国 |
9.6 (15.3%) |
14.2 (18.7%) |
20.3 (22.0%) |
27.4 (25.9) |
45.1 (32.8%) |
德国 |
5.6 (11.3%) |
8.7 (15.5%) |
12.9 (20.O%) |
15.3 (35.7%) |
20.7 (30.2%) |
俄国 |
4.3 (3.6%) |
6.6 (4.8%) |
10.2 (6.4%) |
4.0 (3.1%) |
36.5 (20.2%) |
A.1890—1933年英国工业生产能力逐渐落后于美国和德国
B.1910---1933年城市人口数量对比证明美国国力领先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导致1890—1917年俄国城市人口减少的因素
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美国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呈持续上升趋势
俾斯麦说:“一个期待养老金的人是最守本分的人,也是最容易统治的人。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只要给健康工人以劳动权,保证他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那些先生们(社会主义者)就会成为鸟的空鸣。”这反映了当时德国
A.“先生们”利用联邦议会进行斗争 | B.摆脱了普鲁士专制主义传统 |
C.用非暴力手段加强社会控制 | D.保障了人民生活,实现了社会公平 |
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斯大林模式”下
A.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利生产发展 | B.工业化加速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 |
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 | D.工业化加速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 |
“首先,让我说,我坚信我们不得不感受到恐惧的只有恐惧本身----不知名的、难以理解的,没有道理的恐惧将会阻碍把失败转变成前进的必要的努力。”和上述材料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针对1973 年石油危机而言的 | B.之后的改革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
C.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 D.此时经济全球化成为主要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