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和耐在《中国社会史》 中说:“(清朝前期因)农业、手工业和贸易的史无前例的发展高潮,(而)以其生产以及内部交易的数额之巨而身居世界民族的首位。”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 B.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
| 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 D.对外贸易空前发达 |
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需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这说明( )
| A.当时租界的交通规则南上海地方当局制定 |
| B.汽车在中国已经出现 |
| C.交通规则呈现中西合璧的特征 |
| D.近代交通文明开始在上海逐步确立 |
2012年3月,《欧洲时报》报道称,随着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连番袭击,高福利社会显露出难以持续的迹象。北欧国家纷纷削减福利,改革高福利模式以应对欧债危机。下列有关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
| A.增加了企业和国家的负担 |
| B.福利范围仅限于社会低收入人群 |
| C.实施目的是全面实行国有化政策 |
| D.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
1957年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凯斯·芬斯登在《纽约先驱论坛报》上说:“自然,以前有过一个时期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拥有一个不太富足和比较简单的国家的生产资源。然而,自那时以后我们就逐步倾向于实行一种真正的‘人民资本主义’……”。“人民资本主义”的含义是()
| A.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
| B.资本家丧失了企业的全部所有权 |
| C.国有经济的比重日益上升 |
| D.股票分散化,企业职工也拥有股票 |
1933年4月5日,罗斯福政府发布行政命令,要求所有黄金持有者将其持有的金币、金块或金元券移送至联储银行。此后,联邦政府多次以不断上涨的价格购买黄金。由于每一盎司黄金所值美元的数量持续上调,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也就不断增加。该措施的历史影响是()
| A.有利于增强美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 |
| B.克服了商品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
| C.促进国际贸易稳定发展 |
| D.促使商品价格逐步回落从而保障市场稳定 |
“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这表明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是( )
| A.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
| B.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
| C.美国国内的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
| 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