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移到美洲的白人把旧世界的各种家畜以及农作物带到新世界。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与此同时,美洲的特产也流向世界各地,玉米、马铃薯、西红柿、花生等。
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到18世纪后期,“三角贸易”繁荣——从欧洲把甘蔗酒、布匹、枪支用具运往非洲,从非洲运奴隶到新世界,再从新世界运砂糖、烟草及白银到欧洲。
材料二 在19世纪50——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他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他们的原料,同时供给他们必须的工业品。……(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英国的工业力量主要建立在纺织、煤炭和冶铁等几个旧工业部门上。这些部门的技术装备到19世纪70年代后都已陈旧落后,因此生产的增长速度相当缓慢。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家的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前提下,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在经济上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了。
——以上材料均选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500年以来世界联系加强的表现。推动这一局面出现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指出在两次工业革命后世界贸易发展中英国地位的变化,并简析原因。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8年11月26日,民国政府外交部将巴黎和会议和宗旨电告中国代表团,训令其执行:我国将来列席大会,所抱定之普通原则如下:
一、保持与世界各国平等之地位。
二、美总统历次宣言,其关于维持公理人道,及将来国际联合诸要端,我政府以及人民久经表示赞同,即应始终一致,力与提携,以期见诸实行。
三、欧洲问题,或解决多年之纠纷,或恢复旧邦之独立,或各殖民地之分配,但求能做和平之保障,当以协商国多数意见为从违。
至于我国希望在大会提出问题,屡经该会讨论,兹可分为三项:一、关于土地之安全,二、关于主权之恢复,三、关于经济之自由。三者缺一则政治之自由与国家之独立皆属空言,即威尔逊总统所谓以政治独立与领土完全之保证,给予世界大小各国之目的亦不能达,恐世界终无宁岁也。
——摘编自唐启华《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
请完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政府发出外交训令的背景。
(2)据材料概括中国政府参加巴黎和会的基本立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和会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罗伯特·欧文是英国著名的企业家。他在苏格兰新兰纳克纺织厂的试验享誉欧洲。那里环境整洁,工人得到人道的待遇。童工被取消,年轻人可免费上公立学校。但欧文意识到,像他这样的个人努力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因为问题的根本不是资本家的贪婪,而是竞争,而取消竞争就必领取消私有制,组织合作社会。他相信劳资双方都会放弃阶级斗争,归依他倡导的共同幸福的理想新秩序。1824年,欧文选择美国作为他公有制的试验田。在他创建的“新和谐”公社里,决策民主,财产公有,所有人在公有店铺中各取所需,并实行公费医疗。120个小孩免费食宿受教育,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但好景不长,成员间观点利益各不相同,关于财产的使用争吵不断,生意亏本,还有人贪污。不到三年,“新和谐”公社彻底瓦解告吹,美国各地其余18处欧文式试验地也均以失败告终。欧文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私有制中训练出来的家庭不具备公有制所需的互助美德。
——钱满素《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
请完成:
(1)依据材料,概括欧文的理想社会有哪些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史实,概括指出欧文主张出现的背景及影响。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对战后世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二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三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国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能以大国身份参加三国首脑会议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会议所取得的的重大成果。
(2)根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签署的主要目的。并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处理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重大问题的认识。
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魏书·高祖纪》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相似措施及其作用。
西方文明的发展引领世界文明不断进步。阅读下列《西方文明史》([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中的几段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材料二 “没有任何事件比法国革命和工业革命更深刻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面貌了。……l 9世纪和20世纪早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中产阶级自由主义的传播和经济上的成功。古老的土地贵族的没落,城市工人中的阶级意识的增长——所有这一切都植根于这两次革命。”
材料三 “1920年代和1930年代的欧洲历史使人们越来越难以像以往那样对进步深信不疑……。这是令人幻想破灭和感到绝望的年代”。
材料四 二战结束后,“在人类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下,在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影响下,欧洲产生了一种轻快的、充满生机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文明,在1945年,即使是一位最乐观的预言家,也无法想象到这种文明所具有的广泛程度和它的特征。”
请回答:
(1)推动这一时期“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科技、思想因素是什么?并分析这种变化对欧洲文明发展的影响。(4分)
(2)结合工业革命、法国革命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8分)
(3)导致这—时期人们“幻想破灭和感到绝望”的经济、政治原因分别是什么? (4分)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欧洲的发展为人类文明建设提供了哪些经验?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