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请结合全诗简析作者初见嵩山的心情。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题。
念奴娇·登石头城①
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②,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释】①石头城:即金陵城,在今南京清凉山。昔为六朝都城。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本词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来创设意境,请结合上片作简要赏析。(5分)
作者在此首词中抒发了哪些感慨,请分条概括并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1分)
送人还荆州唐·皇甫曾
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帆影连三峡,猿声近四邻。青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
【注】青门:长安东南门,古属秦地。诗歌的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5分)
结合具体诗句,说说整首诗是如何围绕题目中的“送”字表达情感的? (6分)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重阳晚眺遇雨
李昌垣
十里平芜带晚霞,萧萧归雁宿汀沙。雨迷村外行人渡,花满溪南处士家。
思往事,负年华,梦魂飘泊任天涯。西风吹换江州鬓,独醉东篱数暮鸦。上阕最后一句“花满溪南处士家”,似乎与前三句所写的景象不协调,请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三首(其一)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这首诗运用了反衬手法表现环境的“清”,请简要说明。
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千 秋 岁①
秦 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②会,鹓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汴京(今开封)金明池。③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5分)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对其表现手法进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