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规定:“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与察举制相比,这一制度
A.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选官的随意性 | B.提高了儒生的地位 |
C.使社会各阶层流动制度化 | D.打破了政治权威和物质财富等级的世袭 |
《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
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
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
《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
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从这段材料所获得的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应是
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
B.诸侯同之间为争夺人口和土地互相厮杀 |
C.分封制动摇,奴隶制度趋于崩溃 |
D.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庭乱。” 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
继承制的目的是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
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
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
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
2011年3月底,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开馆,“司母戊鼎”的标牌被改为“后母戊
鼎”。“司母戊鼎”的命名是郭沫若先生所为,他认为“司母戊”即为“祭祀母亲戊”。祭
祀祖先的传统起源于()
A.分封制 | B.宗法制度 | C.集权制度 | D.礼乐制度 |
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1875—1895、1896—1911、1912
—1913、1914—1918四个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其中1896
—1911年应是()
A.4.6个 | B.3个 | C.2.6个 | D.0.55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