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9.80m/s2,某同学选择了一条理想的纸带,用刻度尺测量时各计数点对应刻度尺的读数如图所示。图中O点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第一个点,A、B、C、D分别是每打两个点取出的计数点,则质量为m的重物由O点运动到B点时,求;(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重力势能减小量为
(2)动能的增加量是
(3)①根据计算的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
②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某实验小组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数据如下表.若不计摩擦,比较1和2两次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有关;比较1和3两次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有关.
次数 物理量 |
1 |
2 |
3 |
钩码重G/N |
4 |
4 |
6 |
钩码上升高度h/m |
0.1 |
0.1 |
0.1 |
绳端拉力F/N |
1.8 |
1.4 |
2.4 |
绳端移动距离s/m |
0.3 |
0.5 |
0.3 |
机械效率η |
74% |
57% |
83% |
小强为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采用的器材有:电源(电压3V不变)、标有“20Ω 1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三个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的定值电阻、开关及导线若干.
(1)连接完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置于阻值最 端(选填“大”或“小”).
(2)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指针反向偏转,则说明电流表正、负接线柱 .
(3)故障排除后,小强将5Ω电阻接入电路中,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V,记录此时电流表示数;用10Ω电阻替换5Ω电阻接入电路,移动滑片P,应使电压表示数为 V时再记录此时电流表示数.
(4)他能否用15Ω电阻继续完成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
小青和小红都想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
(1)小青的方法是: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侧,她应向______(选填“左”或“右”)侧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收集数据:
①向瓶中倒入适量液体,用天平测出瓶和液体的总质量m1=________g,如图甲所示;
②将瓶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出瓶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2,如图乙所示;
③用量筒测出倒入液体的体积V=_________mL,图丙所示。
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到液体的密度ρ液=__________g/cm3。(写出具体数值)
(2)小红用水、石块(密度大于被测液体密度)、烧杯、弹簧测力计也测到了该液体的密度,如图所示(ρ水为已知):
①用细线系住石块,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得其重力为G,如图甲所示;
②用弹簧测力计拉住石块使其浸没在水中,测得拉力为F1,如图乙所示;
③用弹簧测力计拉住石块使其_______在待测液体中,测得拉力为F2。
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出液体密度的表达式ρ液=__________________,石块密度的表达式ρ石=_______________(用本次实验收集到的物理量表达,水的密度用ρ水表达)。
(3)从实验操作的简单、方便这个角度来看_________(选填:“小青”或“小红”)的方法更好。
莉莉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已知待测小灯泡额定电压为4.5 V;小灯泡额定功率约为1 W,电源电压恒为6 V,
①闭合开关前,应将滑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 (选填 “A”或“B”)端。
②若有三个滑动变阻器, 规格分别为R1(5Ω 2 A)、R2(20Ω 1 A) 、R3(100Ω 0.1 A),则应选择 (选填“R1” “R2”或“R3”)。
③将滑动变阻器阻值调到最大, 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经检查灯泡是完好的,则故障可能是导线 (选填“a” “b” “c” “d” “e” “f”或“g”)。
④排除故障后, 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压表示数为4.5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所示,则小灯泡额定功率的测量值 W。
⑤若该小灯泡被烧坏了,断开开关后,某同学用规格为“4.5V 1.5W”的小灯泡替换已烧坏小灯泡。 闭合开关后,为使其两端电压达到额定电压,应让滑动変阻器的滑片 (选填“位置不变”、 “向A端移动”或 “向B端移动”)。
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
(1)小明从左管口向图A中的U形管内注入适量的水,当管内的水静止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 (选填“相同”或“不同”)。他连接好橡皮管和金属盒,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型管内水面已有高度差(如图B),通过 (选填序号)方法可以进行调节。
①从U型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②拆除软管重新安装③向U型管内添加适量水
(2)重新调节器材后,小明将金属盒深入水面以下进行了如图C、D、E、F所示的实验。由 (选填实验序号)两幅图可知,在同种液体内部,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 。(选填“增大”或“减小”)
(3)小明将金属盒深入烧杯中水面以下某一深度处,完成了如图D、E、F的三次实验,由图中现象可知,同一深度,液体压强与橡皮膜所朝的方向 (选填“有关”或“无关”)。
(4)小明保持C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他发现U形管两侧的液面的高度差变大了,于是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得出结论的过程是_______ (选填“可靠”或“不可靠”)的,原因是 。
(5)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是通过比较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的,如果所用的压强计的U形管中可以选择染色的酒精、水和水银(ρ酒精<ρ水<ρ水银)中的一种液体,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小明应该选择上述三种液体中的 装入U型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