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08年,中国之骄傲,世界之惊叹。江苏省某校高三(1)班师生以“世界的奥运,梦想的舞台”为主题,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开展探究性活动。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后,第一小组成员在街头进行随机采访:
市民甲:太棒了!一幅卷轴在“鸟巢”中央徐徐打开,光影变幻中,展现出一幕幕风格各异、气势磅礴“中国画卷”,向世界立体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风采。
学生乙:和平、和睦、和谐,一个“和”字,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外国游客丙:富于创造性的开幕式,通过现代技术,将民族特色与奥林匹克精神融合在一起,真是太神奇了!
(1)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结合上述甲、乙、丙三人的观后感,你认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如何实现文化创新的?(10分)
第二小组成员在网络上搜索到下列资料:
奥运是运动员的盛会,也是志愿者的盛会。北京奥运会期间,有10万场馆志愿者、40万城市志愿者、百万社会志愿者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把志愿服务这条亮丽的风景线全面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2)从文化角度,说一说你应从奥运志愿者那里学习些什么?(4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文化创新的途径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自古就有“乐善好施、仁爱奉献”的美德。而进行道德教育的最重要途径就是教育,正如王通所说“兴衰资于人,得失在于教”。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让道德教育更加富有时代内涵。
(1)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为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出三条方法论建议。

2012年l1月l4日,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企业增加值: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和转换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数据国家统计局网)
(1)上述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
(2)结合以上材料,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非公有经济态度的意义。
2013年12月3日,天津市委常委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意见》强调,民营经济是富民经济、强市经济,是天津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
(3)请你运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理论为天津市发展民营经济出谋划策。
2013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年,也是非公有制经济身份转变的一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谈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从十二大的“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到十五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两个都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步步上升,终于站到和公有经济同等的位置上。
(4)阅读上述材料,阐述党逐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认识论依据。

习近平在中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时指出,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是我们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反腐败高压态势必须继续保持,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反腐的根本之策在于完善制度。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必须加强反腐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全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当前应怎样加强制度反腐?
材料二中共中央印发《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提出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积极借鉴中外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把培育廉洁价值理念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教育之中。发挥文化馆、纪念馆和廉政教育基地等的作用,加强廉政文化精品工程建设,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扬真抑假、扬善抑恶、扬美抑丑,培育良好的民风社风。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共中央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要求的理解。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国务院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把改善民生增加居民收入和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作为重要议题,这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请结合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九五”以来,五年规划的年均经济增长目标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目标

注:当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与此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得到根本扭转,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行业间收入差距日趋明显。
材料二 2014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要坚持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提出今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
材料三 2014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我们追求的发展,是提高质量效益、推进转型升级、改善人民生活的发展。要在稳增长的同时,推动发展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转变,从主要依靠传统比较优势向更多发挥综合竞争优势转换,从国际产业分工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从城乡区域不平衡向均衡协调迈进。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请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政府采取的相关措施的正确性。(12 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就应该怎样促进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出合理化建议。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有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四川在推进“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中面临各种矛盾和挑战:地方法规不健全,缺乏有效监督;一些地方屡屡发生因政府工作人员执法不守法、乱执法而引发不稳定事件,社会反映十分强烈;人民群众打官司难、执行难,难以得到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有的公民不善于用法律手段处理社会矛盾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甚至突破了法治底线,错误地认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为此,省委要求各级党委把建设“法治四川”作为重要任务,为实现“两个跨越”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1)联系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厉行法治,推进四川实现“两个跨越”。
材料二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特别是随着改革发展中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省委深刻认识到,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近年来我省个别干部群众法治意识淡薄、影响了四川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法治建设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党和人民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依法办事要重法律权成的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在全面深化四川改革的反复探索中走出一条依法治省的新路子。
(2)联系材料二,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说明四川探索依法治省新路子的必要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