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有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四川在推进“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中面临各种矛盾和挑战:地方法规不健全,缺乏有效监督;一些地方屡屡发生因政府工作人员执法不守法、乱执法而引发不稳定事件,社会反映十分强烈;人民群众打官司难、执行难,难以得到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有的公民不善于用法律手段处理社会矛盾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甚至突破了法治底线,错误地认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为此,省委要求各级党委把建设“法治四川”作为重要任务,为实现“两个跨越”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1)联系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厉行法治,推进四川实现“两个跨越”。
材料二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特别是随着改革发展中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省委深刻认识到,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近年来我省个别干部群众法治意识淡薄、影响了四川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法治建设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党和人民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依法办事要重法律权成的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在全面深化四川改革的反复探索中走出一条依法治省的新路子。
(2)联系材料二,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说明四川探索依法治省新路子的必要性。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十一五”时期山东省节能减排有关目标实现情况及“十二五”目标

目标
项目
十一五目标
十一五末完成情况
十二五目标
万元GDP能耗降低(%)
22
22.09
17
化学需氧量减排(%)
14.9
19.44
12
二氧化硫减排(%)
20.0
23.22
14.9

注:目前,山东“两高”(高污染、高耗能)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比较大,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均高居全国前列;“十二五”期间全国这两项指标的减排目标均为8%,万元GDP能耗降低目标为16%。
揭示材料蕴含的经济信息,并就节能减排新形势下企业如何实现健康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 某课题组就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为了说明收入分配发生的变化,首先将样本中的居民分为五个收入组,每组各占总调查人口的20%,然后将各组1985和2008两年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如下图所示。

图(a)
材料二 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基尼系数下降,意味着收入分配趋于公平。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8年我国的基尼系数达到最高点0.491,以后开始逐步回落,2012年降为0.474。2008年我国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如下图所示。

图(b)
注: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绝对公平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与绝对不公平曲线OPQ之间的面积为B,基尼系数=。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变化具有哪些特征?请利用图(a)中的数据分别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从图(b)中选取三个点连接起来表示我国2012年的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同时,从下表中选择两项能够使我国基尼系数下降的政策,并分别说明理由。(作图时请用2B铅笔,并画清楚。)

①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②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
③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
④对新兴产业提供资金支持
⑤出台措施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在我国总体就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众多企业手握订单却找不到工人,这种现象引起了高三(1)班同学的关注。为此,他们成立课题组,对“用工荒”现象进行深入研究。
情景再现
情景一:一家大工厂招收开机床的工人,开出60元到80元一天的工资,但是要求能看懂机床构造图,由于劳务市场上没几个人能看懂,所以招不到工人。
情景二:80后的小王在一家玩具厂做生产工人,半年后她顶不住车间的高温和长时间班还不能及时获得报酬,于是辞职回家了。
情景三:某工厂招聘普通技工,小李说:“也知道好的技工挣的比白领多,说实话,大学毕业后我是不愿意回头再去做工人的。”
问题探讨
近几年,沿海一些省份出现企业“用工荒”困境,并呈现出向全国蔓延的趋势。在一些用人单位,技工、销售代表、置业顾问等职位一员难求。但另一方面,大型国企和机关事业单位招考又异常火爆。“用工难”和“就业难”同时并存。
(1)结合情景再现,请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上述几家工厂是什么原因招不到工人的。 “用工荒”出现会给带来什么经济影响?
(2)你作为一名劳动者,如何在“就业难”的境况下,实现顺利就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干预朝鲜半岛问题由来已久。历史上,中美在朝鲜战争中是对手,也是战场上的主要交战方,但这样的角色地位现在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双方在半岛形成了新的战略定位。近年来,美国对外战略重心移向亚太地区,以实施“战略再平衡”。事实上,现在中国和美国都是朝鲜半岛重要的利益攸关方,两国在短期内都很难也不会从这个多事的地区抽身。中美是合作伙伴而非对手,两国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利益冲突。两国能否友好相处,其影响远远超出双边关系范畴,关乎全球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因此,中美之间应增进战略互信,切实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推动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面对严峻的朝鲜半岛形势,我国应如何增进中美互信以维护自己的核心利益?

(14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型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完成农民到市民的转变,而不是建高楼、建广场。加快农民的市民化进程,不仅要让农民进城“进得来、留得下、有尊严”,而且要推动农民实现“职业上从农业到非农业、地域上从农村到城镇、身份上从农民到市民”的转换。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谈谈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加快农民的市民化进程。
材料二目前,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还面临着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在城乡二元体制下,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自由迁徙的户籍、社会保障等制度障碍仍未彻底破除,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双向流动的机制急需健全,城镇化过程中还要处理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的破解都必须依靠进一步的改革攻坚。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改革对于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