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语典故、日常生活用语“醍醐灌顶、修身养性、三纲五常”能看出下列各教派对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影响的有(1)佛教(2)道教(3)墨家(4)儒教
A.(2)(3)(4) | B.(1)(2)(3) | C.(1)(3)(4) | D.(1)(2)(4) |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 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 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 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 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 意味着一个以" 劳心" 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 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
一一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上述材料认为, 百家争鸣出现的文化觉醒, 最基本的原因是
A 独立的知识分子阶层的形成 B 贵族中的士阶层地位上升
C 社会形成重文轻武的氛围 D 教育不发达造成人才奇缺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下列选项属于干支纪年的是
A.《琶琶行》“元和十年” |
B.《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
C.《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
D.《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
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①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 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
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 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余秋雨在《千年一叹》中写道:“在今天,世界的麻烦在中东,中东的麻烦在阿以,阿以的麻烦在耶路撒冷。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耶路撒冷,我实在无法描述走近你时的心情。”材料反映的问题是
A.中东地区动荡不安的关键问题是巴以冲突 | B.两极格局已结束 |
C.作者反对宗教信仰 | D.紧张与动荡仍是当今的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