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清教徒运动反映的根本性社会问题是( )
A.英国国教和罗马教皇的矛盾 | B.英国国教和“非国教”的矛盾 |
C.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矛盾 |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
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 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 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
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时间最早应为
A.北宋中期 | B.元末明初 |
C.明末清初 | D.鸦片战争时期 |
岳飞冤死风波亭以后20年,朝廷派人到江西九江调查岳飞家产,拿到一份财产清单,清单上说,岳飞在九江的时候陆续买下旱田“十一顷九十六亩三角”,水田“七顷八十八亩一角”,以及房屋“四百九十八间”。 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土地兼并的盛行 | B.岳飞原来是豪强地主 |
C.国家授田制的推行 | D.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
某同学在一篇名为《我的爷爷》的作文中写到:“①我的爷爷出生于1920年,18岁参加了工农红军闹革命;②之后跟随部队参加了百团大战等战役;③解放战争时期,又随刘邓大军渡过黄河,来到大别山脚下并扎根下来,率领当地农民进行土改运动;④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我爷爷担任人民公社书记,带领社员开荒修渠……”这段文字的四处叙述中,与史实相比
A.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 B.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
C.②③④正确,①错误 | D.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
蒋介石曾称赞“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但是,1930年后则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了全面的否定和批判。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应该是
A.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 | B.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蓬勃发展 |
C.抗日战争的爆发 | D.新中国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