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谴责。这样做就是亵读神明。”材料所体现的是( )
| 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 B.加尔文宗教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
| C.符合教俗封建主的利益 | D.彻底否定了天主教的作用 |
1967-1974年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特点之一是对外援助数额庞大。经济援助、政治援助和军事援助等合计为1950-1967年的3倍多,1967-1970年,年均对外援助额高达20 亿元左右,1971-1974年,除1971年不算太高外,其他几年对外援助实际交付量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均超过6%。这一时期中国对外援助
| A.刺激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 | B.与中国工农业发展水平不符 |
| C.改善了中美关系 | D.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 |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下列史实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 A.改社建乡、政社分开 | B.“革命委员会”的成立 |
| C.村民委员会成员不得连任 | D.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 |
1905年,同盟会出版的《民报》创刊号撇开孔盂老庄,把墨子奉为一代宗师,并刊登了臆想的墨子画像。当时配发的文字介绍,最有可能的是称墨子为
| A.中国古代反对民族压迫第一人 | B.中国古代关注民生第一人 |
| C.世界第一和平主义大家 | D.世界第一平等博爱主义大家 |
19世纪60年代的“体用之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体上局限于“是否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 |
| B.冲击传统“夷夏之辩”的保守观念 |
| C.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
| D.促使知识分子的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 |
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对该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A.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学术思想的发展 |
| B.明清儒家力图恢复先秦的儒家学说 |
| C.明清儒学比较全面地指出理学的弊端 |
| D.清代传统经学有利于近代民主思想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