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日昼夜半球示意图”和“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3中用箭头画出太阳的直射光线。
(2)图13表示的日期是_______(前后),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由_______向其南北两侧递减,赤道上的昼夜状况是_______。
(3)图13所示日期太阳直射点位于图14中的_______位置(填序号),此日三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开始向_______(方向)移动。
(4)太阳直射点从①向②位置移动过程中,北极圈内出现_______(极昼或极夜)现象,且其范围逐渐_______。
(5)太阳直射点从③向④位置移动过程中,北京日出时间越来越_______,正午人影长度越来越______。
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内陆则高达49℃。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
A. | 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 | B. | 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 |
C. | 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 | D. | 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 |
2.该半岛耕地灌溉水源主要来自()
A. | 河流水 | B. | 冰雪融水 |
C. | 地下水 | D. | 湖泊水 |
下图为甲、乙两地某日从日出到日落太阳高度角日变化示意图,其中甲地位于北半球。
1.据图推测,乙地位于()
A. | 东半球赤道上 | B. | 东半球北回归线上 |
C. | 西半球赤道上 | D. | 西半球北回归线上 |
2.据图推测,该日应该是北半球的()
A. | 春分日 | B. | 夏至日 |
C. | 秋分日 | D. | 冬至日 |
3.甲、乙两地实际距离大约是()
A. | 1万千米 | B. | 2万千米 |
C. | 3万千米 | D. | 4万千米 |
下图所示为某天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箭头为地球公转方向。
1.从该日起大约经过4天,在上海能够看到的月相是()
A. | 新月 | B. | 上弦月 |
C. | 满月 | D. | 下弦月 |
2.假设一个月内会发生月食现象,则月球从图示位置开始,到出现月食,大约需要的天数是()
A. | 3天 | B. | 8天 |
C. | 12天 | D. | 16天 |
下图为某洲大陆沿22°S纬线的地形剖面图。
1.图中乙地气候类型属于()
A. | 热带季风气候 | B. |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
C. | 热带沙漠气候 | D. | 高原山地气候 |
2.导致乙地降水量与甲地明显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乙地()
A. | 处于盛行风向的迎风坡上 | B. | 受沿岸寒流影响 |
C. | 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 | D. | 受高峻地势影响 |
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
1.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A. | 2003年 | B. | 2008年 |
C. | 2010年 | D. | 2012年 |
2.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
A. | 基本稳定 | B. | 逐年增加 |
C. | 先增后减 | D. | 整体趋减 |
3."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人口新政给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长远影响可能是()
①增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
②导致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上升
③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趋势
④改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状况
A. | ①② | B. | ②③ | C. | ③④ | D. | 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