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内陆则高达49℃。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
| A. | 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 | B. | 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 |
| C. | 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 | D. | 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 |
2.该半岛耕地灌溉水源主要来自()
| A. | 河流水 | B. | 冰雪融水 |
| C. | 地下水 | D. | 湖泊水 |
图A为某国“城镇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图B为“等高线和油井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关于该国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平原为主,东高西低 |
| B.产生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
| C.城市的分布与地形、气候、资源关系密切 |
| D.大部分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变化明显 |
关于甲、乙两地等降水量线分布特点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 |
| B.甲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主要受地形影响 |
| C.乙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主要受洋流影响 |
| D.乙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主要受地形影响 |
读我国某地气候统计图,回答下题。
该地最可能位于
| A.云贵高原 | B.河西走廊 | C.长江中下游平原 | D.东北平原 |
下列关于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被为亚热带落叶阔叶林 | B.地表呈现千沟万壑的景观 |
| C.喀斯特地貌广布,滑坡频发 | D.昼夜温差较大,光照充足 |
读“我国东部某地的等高线示意图”和该地区的气候资料表,图中等高线所示高度分别为100米、200米、300米、400米。据此完成下题。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从图中的H地看不到G地 |
| B.图中海拔高度G处为100米,H处为400米 |
| C.该地典型植被为热带雨林 |
| D.该河段最主要的补给类型为雨水补给 |
图中城镇与H地相对高度的最大值为h,则h为
| A.199<h<200 | B.289<h<290 |
| C.299<h<300 | D.300<h<301 |
下图中两条虚线均为晨昏线,P、Q两点中有一处为太阳直射点,读图回答下题。
此时,北京时间最接近
| A.1月1日11时 | B.5月1日23时 |
| C.7月1日11时 | D.10月1日23时 |
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 A.菲律宾 | B.中国 | C.澳大利亚 | D.巴西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点位于E点的西北方向 | B.F点自转线速度比E大 |
| C.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 | D.E点昼长大于F点 |
如图所示,科学家预测,未来人类可能从地球迁移到相邻的“第二行星家园”。“第二行星家园”的“自转轴”与其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约为66°01′,自转周期与地球相近,质量约为地球的十分之一强,有大气层。据此回答下题。
和地球相比,“第二行星家园”
| A.表面均温更高 | B.属于远日行星 |
| C.昼夜温差更大 | D.大气层厚度更厚 |
在“第二行星家园”上
①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大于地球 ②存在大气“热力环流”
③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小于地球④可见地球从西方“升起”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