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俄罗斯区域图
材料二:甲、乙、丙河径流量季节变化统计
河名 |
各季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比例(%) |
|||
冬(12-2月) |
春(3-6月) |
夏(7-8月) |
秋(9-11月) |
|
甲 |
8 |
36 |
37 |
19 |
乙 |
6 |
51 |
22 |
21 |
丙 |
3 |
37 |
34 |
26 |
材料三:2012年俄罗斯相关数据统计图
(1)据材料一,分析连接俄罗斯东西的主要交通方式以 为主,主要原因有哪些?
(2)据材料二,分析甲乙丙三河流径流季节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3)据材料三,评价俄罗斯亚洲部分发展经济的条件。
读“某地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水循环的类型是________,C海区的渔业资源丰富,与该循环哪个环节有关?
(2)在B处大量抽取地下水,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是什么?
(3)判断A环节的名称,说明它对海洋和陆地的作用。
(4)促使这种水循环运动的能量是______能和________能。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是________气候;乙地是__________气候;丙地是________气候。
(2)甲地气候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世界上以__________地区最为典型。
(3)乙地气候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等国家。
(4)丙地气候分布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此种气候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长,但不利于____________的生长,故英国等国的________业发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20世纪90年代,某国政府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发布的一项报告中指出,使全球气候逐步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类在能源利用与森林砍伐中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图甲是“在南极萨布尔基地冰穴测定的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历史数据”,图乙是“19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变化图”。
(1)从图甲和图乙可以看出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与全球气温两者基本呈现________(正或负)相关关系。
(2)从图乙看出温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二氧化碳的________效应。
(3)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避免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写3点)
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M地的风向是________。M、N两地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A天气系统类型为________,其到达北京时的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00、925、950百帕四条等压线,并判断该图所示天气系统的类型。
(4)图甲中的A和图乙中的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可能成为自然灾害,据此完成下表。
图甲中的A天气系统 |
图乙所示天气系统 |
|
自然灾害名称 |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半球某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材料二 天气系统①过境时的天气状况。
日期 |
最高温 |
最低温 |
均温 |
气压(百帕) |
风力 |
天气 |
11月 1日 |
18 ℃ |
7 ℃ |
12 ℃ |
1 002.5 |
1~2级 |
晴 |
11月 3日 |
12 ℃ |
1℃ |
8 ℃ |
1 005 |
6~8级 |
小雪 |
11月 5日 |
5 ℃ |
-4 ℃ |
2 ℃ |
1 008 |
2~3级 |
多云 |
(1)材料一中,A、B、C、D四地所绘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____。
(2)就气流运动状况而言,材料一图中②称为________,在该天气系统控制下,常出现________天气。就气压状况而言,③称为________,②处与③处相比,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
(3)图中A、B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二,判断天气系统①为________锋,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④处能否形成锋面?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