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老师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上给同学们出了以下判断题,其中符合史实的有几个
①人称战国思想家惠施学富五车,是指他旅行时也爱学习,五辆车上都装满了纸质书
②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③《诗经》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④《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A.1个 | B.2个 | C.3个 | D.4个 |
张籍的《贾客乐》:“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姚合《庄居野行》:“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从唐人的这些诗句中,可以反映出
A.唐朝出现盛世局面 |
B.唐朝的商业繁荣与发展 |
C.政府鼓励商业的发展 |
D.金钱至上的社会道德风尚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著述各异。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不要浪费。孟子强调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商鞅主张“废井田,开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上 |
B.三者立论相同,都维护了农民阶级的利益 |
C.三者立论互异,但都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为考虑点 |
D.三者立论互异,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为考虑点 |
精耕细作是古代中国农业的重要特点之一,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不包括
A.铁犁牛耕技术未能实现革命性突破 | B.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C.耕地有限,人地矛盾突出 | D.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主要反映了小农经济的哪一特点
A.男耕女织 | B.自给自足 | C.脆弱性 | D.连续性 |
下图是我国于1985年发行的两张邮票。从中可以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A.这次会议的会址在印度的万隆 |
B.会议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是我国首次一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
D.会议加强了亚非各国的联系和团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