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翻阅了辛亥革命前后的北京报纸,发现革命前对老百姓的“子民”、“蚁民”、“贱民”等称呼,在革命后被“国民”、“公民”等词语所代替。他由此对辛亥革命的意义有了深入理解,其中正确的是辛亥革命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势力
C使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D使人民完全获得言论自由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43年,中共中央指出,“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生活,以达到解放的道路,亦须从经济丰裕与经济独立入手”。这一决定的实施(  )

A.

促成妇女彻底摆脱封建束缚

B.

有利于抗日根据地政权巩固

C.

扩大了陕甘宁边区阶级基础

D.

适应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需要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注重增强阶级基础。中共一大在讨论今后的工作时,“决定集中我们的全部精力组织工厂工人……鉴于我们的党至今几乎完全由知识分子组成,所以代表大会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这反映出当时(  )

A.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

民主革命纲领开始制定

C.

党的中心任务确立

D.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

有学者认为,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

A.

绅士是社会转型的主要阻力

B.

“尊士践商”的积习遭弃

C.

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

D.

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清末,陈去病在《论戏剧之有益》一文中说:“此其奏效之捷,必有过于劳心焦思,孜孜矻矻以作《革命军》《驳康书》《皇帝魂》《落花梦》《自由血》者殆千万倍。”他号召青年人投身戏剧。这反映出(  )

A.传统戏曲的演出逐渐衰落

B.戏剧开始由愉悦达官显贵转向民众

C.戏剧成为宣传革命的手段

D.反清书籍宣传革命思想的作用弱化

明代很多熟读儒经而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秉持“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的信条,尽心于实践“圣人之学”。与这种社会行为最契合的思想观念是(  )

A.

“百姓日用即道”

B.

“心外无物”

C.

“存天理,灭人欲”

D.

“工商皆本”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