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52年前的8月23日傍晚,金门岛上正在举行宴会。忽然,海峡对岸数百门大炮万弹齐发,一时间岛上一片火海……从此以后,两岸炮战不断。数月后,大陆宣布:单日炮击,双日不炮击。再后来,双方只将炮弹打在无人的滩头上,成为象征意义上的“炮战”。到1961年12月改为只打宣传弹,直至1979年元旦,徐向前发表声明,停止炮击,两岸炮战正式结束。
材料二 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访友、观光或者来做生意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的已有近800万人次,其中1995年达133万人次,占台湾出境人数的1/3。大陆去台湾探亲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人员也有?000多人次。
材料三 在8.23金门炮战51周年之际,传来了建设金(门)厦(门)跨海大桥的消息。金门与厦门只有一海之隔,相距17海里,“小三通”客船只要40分钟左右就可抵达。台方提出的方案是和大陆共同合作,从厦门大嶝岛或是小嶝岛建立跨海大桥直通金门。当地不少民众认为,大桥一旦兴建,可以带动双方交流,那时金门就不是孤岛,不但可减少战争发生的可能,还可解决金门水电问题,金门就可建设成“厦门的后花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台海两岸关系的变化趋势。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2)据材料二归纳80年代至90年代两岸关系进展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8分)
(3)举两例说明中国人民捍卫台湾主权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6分)
(4)对比材料一、四,金门在两岸关系中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意义何在?(4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这种分封,实质上是把武王的子弟、本家派往中原主要地区和边防要地去做诸侯,“封藩建卫”,以拱卫王室,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家族统治。当然,受封的诸侯还有异姓功臣和先代贵族,但他们的封地或在边鄙之地,或在宗室封国的夹隙之中;夏商以来的传统封国从数量上看仍占优势,不过均在边远地区,对于王朝的统治中心地带黄河流域来说,仅是周边屏障而已,构不成多大威胁。这种政治格局表明,周天子通过同姓诸侯强化了对华夏地区的政治控制,异姓之人在此难以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更不敢轻易造反。从国家政治的角度看,直接受封的诸侯必须奉天子为共主,接受王室的行政领导;就家族关系而言,西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周天子即是同姓诸侯群体的最高家长——宗主,诸侯在封国内则是由其子弟构成的中小贵族的宗主。在此政治格局之下,天子与诸侯之间,是君臣而兼家长与子弟的双重关系,国事也就是王族的家事。西周这种以宗法制度为主脉,弥漫着家族观念的周初大分封,我们名之为“宗法分封制”。同姓诸侯成为封国的主体,天子是同姓诸侯的最高家长,异姓诸侯按传统也必须奉祀天子的祖先。因此,西周便开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政治格局。
——摘编自杜成安、高桂荣《分封制的完善与宗法分封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开创的“前所未有的政治格局”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在联系。
(·北京西城区期中)(节选)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1)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参照上图,结合所学知识,叙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这种对赎罪券的荒谬宣传,使得那些有学问的人,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又是难以解答。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卢梭
请回答:
(1)普罗泰格拉属于什么运动(或学派)的代表人物?材料一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主张?
(2)材料二关于“赎罪券”的争论引发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由谁引发?该运动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
(4)假如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该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登场,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明清之际,反映社会需要的早期启蒙思潮悄然滋长。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指什么?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什么?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主张有哪些?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中的这些图片来判断,它们与欧洲历史上的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关?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共同宣传的思想精神是什么?
材料三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3)依据材料三,指出当时中国的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4)综上,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与西方社会思想文明发展的共性特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9年,高中毕业的小林宽澄通过了僧侣律师考试,可以继承住持的职位,还可以开设僧侣律师事务所。然而,第二年,小林被征兵入伍,被迫放下佛经,拿起枪炮。1941年小林被八路军俘虏。在跟随八路军行军途中,小林亲眼目睹许多中国村庄被日军烧毁,无数无辜村民惨遭杀戮,内心开始感到惭愧不安。而且日军灭绝人性的疯狂程度甚至到连自己同胞也不放过的地步,他们曾把一个掉队的日本兵给活活烧死了。在如此凶残和惨无人道的日本法西斯侵略军面前,确保小林宽澄的安全是八路军重要的工作……在八路军的帮助和教育下,小林彻底明白了:日本所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进行的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自己应该加入其中,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反对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在2015年8月7日的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座谈会上,小林宽澄老先生无限感慨地说:“从我被八路军俘虏的那天起,旧的我已不复存在,有的只是中国人民赋予新生的我”。2015年9月2日,习近平向小林宽澄等抗战老兵颁发了纪念勋章。
——摘编自新华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小林被征兵入伍那一年,八路军在华北地区进行了哪一重大军事行动?并指出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林获得新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