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构想,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外交战略和中国国家战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唐朝政府在广州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唐代中叶以后,海上丝路取代陆上丝路而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两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中国出口到西方各国的商品种类增多,尤其是茶叶、瓷器在出口商品中跃居到第一、第二位。但是17世纪中期以后丝绸之路海外贸易呈现萎缩趋势,海路上的中国商船逐渐减少,而此时欧洲商船则日益活跃。
——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变化,并分析上述变化的原因。(8分)
材料二     世界经济全球化主要指各国经济高度开放并与国际市场联为一体,具体包括全球范围内的资金流动、人才流动和技术转移;经济全球化影响着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并且改变其思维方式。

材料三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节选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重要演讲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末以来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的重要步骤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试分析我国现在倡导建设“一带一路”的有利条件。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赫鲁晓夫……不顾苏联气候条件的具体特点和已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全苏各地区普遍种植玉米,玉米的播种面积迅猛扩大。许多原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和黑麦的耕地也种上了玉米。这些被“排挤”的农作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作为饲料的青玉米营养价值也没有预期那样高。但是,通过改革,苏联的粮食产量明显增加,1951—1955年间,粮食的年平均产量3850万吨,1961—1965年间,年平均产量达到1.303亿吨,增长近50%。肉类奶类生产也大幅度增加。
——摘编自《赫鲁晓夫执政史》
材料二: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
——《20世纪祖国史》(俄罗斯教育部审定)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消极后果。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具有两面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世纪时,大多数人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的居民,只是最后——如果实在要说的话——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利,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更确切地说,国家这时由公民(仅指19世纪末叶以前有财产的公民)组成。1815年以后,在欧洲各地爆发了一系列民族反抗运动,民族主义立即强烈地表现出来。到1871年,民族主义的原则已在西欧获胜。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结束这场大战的一些和平条约一般都建立在民族主义原则的基础上,民族主义已在整个欧洲获胜。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提取两项有关欧洲民族主义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垄断组织纷纷建立和发展。在1901年12月4日提交国会的咨文中,西奥多·罗斯福认为政府所要做的应该是监督、控制和管理托拉斯而不是简单地禁止垄断。他说:“我们的目标不是清除大公司,相反,这些大型企业是现代工业发展不可避免的产物,那些企图破坏它的努力必然是无效的……我们并不是攻击大公司,我们只是要去除其中的污垢。”
1911年,美孚石油公司案和美国烟草公司案以联邦政府获胜告终。通过这些诉讼,终于确立了一项原则,即根据最高法院的判断,徜若涉嫌公司确曾对自由贸易施加了不合理的限制,那么联邦政府事实上拥有宪法赋予的摧毁垄断的权力。
——摘编自刘绪贻《美国通史》
材料二:危机的最险恶阶段过去后,财政部开始加强薄弱银行和取消不健全银行。首先,复兴金融公司在1933年8月和1935年7月之间,提供十亿多美元款项,用以帮助六千四百六十八家被认为基本健全的银行。其次,在这两年中,财政部和各州官员清理了二千三百五十二家银行。因此,政府就加强了这个资本主义经济最关键和最敏感的部门,并将之交回私人之手。不过,这个部门将受到彻底的公共控制。
1935年《公用事业控股公司法》是罗斯福自己对这种大规模金融改革工作的贡献。该法授予证券交易委员会以完全管制控股公司金融活动的权利,迫使庞大公用事业帝国在五年之内消亡。不过,它允许控制单一、整体的经营体系的小控股公司继续存在。
——摘编自(美)阿瑟·林克、威廉·卡顿著《一九00年以来的美国史》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奥多·罗斯福政府对垄断组织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历史作用。
(2)据材料二归纳富兰克林·罗斯福金融措施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戴高乐生平经历简表(部分)

时间
主要活 动
1940年6月
创建并领导自由法国政府(法兰西民族委员会) 抗击德国的侵略。
1958年
调整第四共和国外交政策,贯彻恢复法国大国地位的独立外交路线,强调“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要求法国取代美国在欧洲的地位,法国处于中心和领导地位,法兰西民族习惯于做欧洲的巨人,被称为“戴高乐主义”。
1959年
宣布就职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宣布阿尔及利亚人民享有自决权;为履行1957年罗马条约的承诺,进行财政改革,取消关税壁垒,使法国的产品面向欧洲的竞争市场。
1960年
法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成为核国家。
1962年
提出采用普选方式直接选举共和国总统;为巩固欧洲经济共同体,他采取了共同农业政策。
1964年
戴高乐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到拉丁美洲国家进行访问。
1966年
在柬埔寨金边发表讲话时,抨击了美国在越南的政策。戴高乐还注重同苏联及其卫星国发展友好关系,以建立“从大西洋到乌拉尔山的大欧洲”体系,前往苏联开始了他的“缓和紧张局势,进而达成谅解,最后进行合作”的外交政策。
1967年7月
他发出“自由的魁北克万岁”的口号,强调了维护法国在北美的历史角色,同时表达对帝国主义的反对。
1968年
访问波兰。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戴高乐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二战后戴高乐时期的外交政策。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规定,国民政府正式收复南沙群岛,划归广东省管辖。1946年国民政府接收西南沙群岛并派海军赴南海诸岛立碑、测绘地图、厘定岛屿滩礁名称,12月国民政府正式公布南海中属于中国领土的四个群岛及其附属岛、礁名称。1947年国民党六届三中全会讨论并批准了“加紧建设西南沙群岛力保主权而固国防”的提案,并进行实质性的筹划。
——摘编自黄俊凌《20世纪50年代台湾当局维护南沙群岛主权的斗争》
材料二 1984年邓小平提出“共同开发”的构想,是中国政府解决南海问题新思路的雏形。1988年《关于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备忘录》称:“中国主张将南沙群岛问题暂时搁置一下,将来商量解决”。90年代,中国领导人在访问南海周边国家时,多次阐明“搁置争议、共同开发”。1992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此后又批准了《公约》,宣布了中国大陆领海的部分基线和西沙群岛的领海基线,发布了领海基点。1998年中国颁布《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中国有了覆盖所有管辖海域的基本法律。1987—1996年,先后对南海海域进行油气物探调查。2004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获准进行南海海域勘探。
——摘编自郭渊《20世纪90年代南海地缘形势与中国对南海权益的维护》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初期中国国民政府在南海海域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针对南海问题的新举措及其国际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