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既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请回答:
(1)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什么?
(2)汉武帝时期是如何大力推行儒家思想的?
(3)在北宋、明代时期对儒学的发展作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有哪些?他们的学说分别被称为什么?
(4)明清之际儒学发生了巨大变化,请你列举明清之际的三大进步思想家,及其他们对儒学如何批判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图二
 材料二: 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1)从材料一所给的图示中,请回答:我国传统经济的基本形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它在近代逐步瓦解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所给的图示判断,近代民族企业发
展的黄金时期是什么时候?并回
答之所以迅速发展的原因?
 (3)张謇的企业到20年代中期又衰落下去的主要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下图显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导致“扩大了交往”的是什么重
大历史事件?率先从事这一重大活动的是
 哪两个国家?举出其中的两个具体事例。
 (2)指出A、B两点对应的历史时期所发生的科技革命,并指出两个革命中最突出标志。
 (4分)
 (3)概括说明图A、B两点所对应的两次科技革命分别对世界市场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 个… … 各关税吏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 … 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三: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明清时期的什么政策?这种政策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郭德利认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指出黄宗羲的观点是什么。有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人民版教材必修一146页
 材料二:“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时政评说》
 材料三: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2)美国实施“冷战”政策有何具体表现?
 (3)材料三中所说的“新的格局尚未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你认为美国能否建立单极世界?谈谈你的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2年3月,中国和美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在长达3年的艰苦飞行中,中国航空公司总共飞行了8万架次,美军先后投入飞机2100架,双方总共参加人数有84000,总共运送了85万吨的战略物资,战斗人员33477人,更加坚定了中国四万万同胞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勇气和决心,为抗战取得最后胜利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材料二新中国建立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由于意识形态等原因,美国政府采取了敌视中国的政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后,两国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政府采取既接触
又遏制的对华政策,从而使中美关系一直处于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约的复杂状态。
 材料三 2009年11月15日至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首次访问中国。在他之前,已有六位美国总统曾经访问中国。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驼峰航线的作用,并指出它所反映的中美关系。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的阶段性特征。
 (3)第一位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是谁?
 (4)根据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