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蛟龙号”的深潜成功、航空母舰的首航,令国人津津乐道。 |
B.农村补贴、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对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
C.庆祝“国庆”的晚会上,张华模仿的小品让我们都忍俊不禁地开怀大笑。 |
D.房屋倒塌,道路扭曲,电力和通讯中断,触目惊心的震后景象凸现了地震的威力。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计划2016年将发射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这必将又是举世瞩目的大事。 |
B.小明同学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是值得每位同学学习的。 |
C.在一次考试中,他做一道选择题足足花了半个小时,真是小题大做。 |
D.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烘托海枯石烂更胜一筹一页孤舟 |
B.葱笼芊芊细草花枝招展菡 萏 |
C.兴高彩烈突如奇来怡然自得喧嚣 |
D.鸦雀无声攲斜仙露琼浆头晕目眩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卑微(bēi)堕落(duò) 伫立(zhù )偌大( ruò ) |
B.迸溅(bìng)尴尬( gà )玷污(diàn )撇开(piě) |
C.盘球卧龙(qiú )啜泣(chuò )迂回( yū )憔悴( cuì) |
D.匿笑(nì )黄晕( yùn )荫蔽( yīn )耸峙(sǒng) |
阅读下面古词,完成第1~2题。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中的“地白”,是在描写庭院中的地面在皎洁月光照耀下,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 |
B.第二句“冷”字既是描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独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
C.第三句中的“人尽望”写明月当空,庭院中明如白昼,各种景物、人都可以清楚清楚地看到。 |
D.第四句的意思是,在这八月十五之夜,不知那深深的秋思落在谁那里,表达了诗人的怀乡之情。并非真不知,而是极写秋思的浩茫浑涵,似虚而实,深得诗歌含蓄之美。 |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A.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 |
B.“冷露无声湿桂花”中的“桂花”,固然是写庭院中的桂花,但又可联想到神话故事里的月中桂树、吴刚、嫦娥等,诗的意境十分悠远。 |
C.诗的最后一句写“秋思落谁家”,一个“落”字,用得十分妥帖新奇,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愁思在随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 |
D.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优美的想像,渲染了元宵佳节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思,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无误的一组是()
(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闭塞眼睛捉麻雀。
(3)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个人地位只是“大海中之一滴”罢了。
(4)他的头脑就象停在军港里升火待发的一艘军舰,准备一接到通知就开向任何思想的海洋。
A.(1)对偶、比喻(2)比喻(3)引用、比喻(4)比喻 |
B.(1)对偶、讽刺(2)比喻(3)引用、夸张(4)比喻 |
C.(1)夸张、比喻(2)比喻(3)引用、比喻(4)夸张 |
D.(1)对偶、夸张(2)夸张(3)引用、比喻(4)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