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公布了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名单,江苏江阴市稳居第一,蝉联“八连冠”。江阴的发展模式,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全国各地开发区加速建设,江阴却坚持“不开发区”,这不是不开发的退步,而是通过建立倒逼机制实现生态开发的“进步”。面对人多地少的矛盾,江阴适时提出“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农业向生态园区集中”的思路。通过优化社区布局和生态布局,加快了村落变社区,农民变市民的步伐,一幢幢农民安置房拔地而起,一个个布局合理、功能配套、交通便捷、生活便利的农村新型社区正在逐渐形成。从2009开始,在“三集中”建设的基础上,江阴又全面推行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农村住宅置换城镇安居房,农村居民身份置换城镇居民身份为主要内容的“三置换”。另外,江阴市委市政府还提出“以民生为本,力求个个都有好工作;以民富为纲,力求家家都有好收入;以民享为先,力求处处都有好环境;以民安为基,力求处处都有好心情;以民强为重,力求人人都有好身体”的“五民五好”模式,有力地促进了江阴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江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五民五好”发展模式的依据和意义?
(2)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江阴市在统筹城乡发展之路中坚持“不开发区”、 “三集中”、“三置换”的道理。
材料一:我国北方有大面积的缺水地区,干旱灾害时常威胁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2008年冬到2009年春,我国北方冬小麦主产区的8个省市遭遇50年来的特大旱灾,受灾面积达1.57亿亩。在中央统一部署下,遭遇旱灾地区的各级政府迅速启动抗旱救灾应急预案,紧急调拔资金、物资,组织干部群众和解放军官兵,全力抗旱救灾,取得 显著成果。
材料二:2009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按照《条例》,在紧急抗旱时期,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组织动员本行政区内各有关单位和个人投入抗旱工作,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指挥,承担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分配的抗旱工作任务。
材料三:以往,有些干旱地区每逢大旱即靠抽取地下水和引河水浸灌抗旱,加剧了地下水的枯竭和河水的断流;有些干旱地区却发展诸如高尔夫球场、造纸厂等高耗水型产业,造成雪上加霜;有些地区采取人工增雨作业,但受雨云条件限制难以及时解决干旱问题;有些地方因资金困难,农田水利设施缺位,只能靠天吃饭。
(1)结合材料分析应如何运用政府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推动抗旱工作。
(2)运用相关经济知识,说明如何协调水资源利用与三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2007年6月29日通过的{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同时,《劳动合同法》还规定,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在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具体实施前,许多企业却针对那些工龄将到10年的员工发出了"裁员令"。
(注: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1)分析实行最低工资制对劳动者的意义。
(2)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企业"裁员"行为的是与非。
2007年10月24日及2010年10月1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及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与“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被成功送入太空。
“嫦娥一号、二号”的发射成功,是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的结果。
(1)结合材料,说明我国航天人是如何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的?
我国首次探月工程的成功实施,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证明了我国探月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
(2)我国探月工程的成功实施,反映了实践决定认识的哪些道理?
材料一:某村有30亩河滩地,因常发洪水被各承包农户摞荒。村委会协调将其转包给一养蟹人,农户获得每亩100元补偿款。养蟹人每年净收益8万元。合同到期后,农户见有利可图要求收回土地,但农户无养蟹技术,好处无从实现。经村委会协调,养蟹人每年每亩再补偿100元。养蟹人之所以让步续约,是因为若不承包,收益为零,现每年只是减少收益3000元。一年后,农户获得更多的土地补偿并参与蟹场生产,收入增加。养蟹人与农户关系改善,经营成本下降,且蟹的消费量上升,养蟹人净收益反而增加了1000元。
材料二:2003年、2007年我国收入分配状况
指标 |
2003年 |
2007年 |
年均增长速度 |
GDP |
13.58万亿元 |
25.73万亿元 |
10.8℅ |
财政收入 |
2.17万亿元 |
5.13万亿元 |
22.6℅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8472元 |
13786元 |
9.8℅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
2622元 |
4140元 |
6.8℅ |
材料三:我国政府2008年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民生的分量越来越重。例如,在4万亿元政府投资计划中,2800亿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400亿元用于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3700亿元用于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1) 结合材料一说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3) 根据以上材料,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角度为扩大内需提出你的建议。
材料一:我国北方有大面积的缺水地区,干旱灾害时常威胁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2008年冬到2009年春,我国北方冬小麦主产区的8个省市遭遇50年来的特大旱灾,受灾面积达1.57亿亩。在中央统一部署下,遭遇旱灾地区的各级政府迅速启动抗旱救灾应急预案,紧急调拔资金、物资,组织干部群众和解放军官兵,全力抗旱救灾,取得 显著成果。
材料二:2009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按照《条例》,在紧急抗旱时期,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组织动员本行政区内各有关单位和个人投入抗旱工作,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指挥,承担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分配的抗旱工作任务。
材料三:以往,有些干旱地区每逢大旱即靠抽取地下水和引河水浸灌抗旱,加剧了地下水的枯竭和河水的断流;有些干旱地区却发展诸如高尔夫球场、造纸厂等高耗水型产业,造成雪上加霜;有些地区采取人工增雨作业,但受雨云条件限制难以及时解决干旱问题;有些地方因资金困难,农田水利设施缺位,只能靠天吃饭。
(1)结合材料分析应如何运用政府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推动抗旱工作。
(2)运用相关经济知识,说明如何协调水资源利用与三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